今天,2019年12月13日,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目前仅余78人。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了公开报道介绍的58位幸存者情况,他们平均年龄超80岁。


2019年,已有12位幸存者相继离世,如今幸存者记忆传承工作迫切,纪念馆今年开始收集幸存者后代数据,有老人亦自发向后代传承回忆内容。


这些八九十岁的老人,曾亲眼见到亲人被杀、甚至自己受伤,痛楚在心中留存多年,“不知道还能讲几天,但活一天就要讲一天”,依旧站出来讲述历史。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景。 新京报记者 李阳 摄


遭遇空前劫难


他们都老了。


经不完全统计,58位幸存者中,33位超过90岁。管光镜曾是最年长幸存者,享年100岁,2017年年底与世长辞。如今最年长的是97岁的濮业良、马继武。


南京大屠杀之下,他们遭遇了不同的苦难,有的人一家数口人遇害,只剩一二人,有的人自己也受伤,甚至终身致残。


常志强家中8人有6人遇害,艾义英家中7人有5人遇害,90岁的夏淑琴家中9人有7人遇害。岑洪桂在目睹弟弟被烧死时,也被日本兵推进火海,烧伤腿部。杨翠英被日本兵打聋一只耳朵。王子华被子弹穿过手臂留终身残疾,夏淑琴则身中3刀。


夏淑琴的遭遇,是当时南京百姓遭遇的缩影。


1937年,夏淑琴一家9口人住在城南新路口5号、一哈姓伊斯兰教徒的房屋里。12月13日上午,一队30多个日本兵来到夏淑琴家门前敲门。哈姓房主刚刚打开门,就遭枪杀。夏的父亲也被日本兵用枪打死。


母亲和两个姐姐被奸杀,外祖父、外祖母在护着姐姐时被杀,1岁的小妹妹被摔死。夏淑琴躲在床上的被子里,因为恐惧吓得大哭,日本兵用刺刀在她背后刺了三刀,当时昏了过去,不省人事了很久,直到被4岁的妹妹夏淑芸哭声惊醒。


她和妹妹哭喊着要妈妈。夏淑琴血流满身、又冷又疼,亲人的尸体就在身旁,房间里没一个活的,他们就从尸体身上爬过。她们在家里到处找吃的东西,幸好家里还有些炒米、锅巴,她们饿了就吃,渴了就在水缸里舀冷水喝。就这样,夏淑琴和妹妹与亲人的尸体一同生活了14天,后被收养。


遇害不分妇孺


幸存者贺孝和与郭秀兰都曾躲在防空洞躲避了一次枪杀。


郭秀兰回忆,当时,防空洞里小孩的哭声吸引了日本兵的注意。日军站在洞口用机枪扫射了大概半个小时。她趴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直到晚上爷爷来防空洞救人,把她和二妹救了出来,然后又把贺孝和及他母亲救了出来。这时候郭秀兰才知道父母和小妹都被日本兵打死了。防空洞里有百十来人,救出来的只十几人。第二天,日本兵在防空洞浇汽油放火焚尸,大火烧了一天一夜,把防空洞都烧塌了。


为了避难,刘民生一家一开始去了乡下,但后来又回了南京。现在想来,刘民生还是为家人当初的决定后悔万分,“当时不回来就好了”。


当时无处可去,他们只好住进金陵女子中学的难民区,但日本兵仍闯进了难民区。不独刘民生一家,葛道荣和李美兰躲进了金陵女子中学。葛道荣记得,1937年12月18日,日军把很多难民区的人拉上卡车,送到城外屠杀。很多人都在下关江边被屠杀,李美兰父亲和十几个邻居被抓走后,就在江边被杀害。


留下回忆证言


这段经历在亲历者心中留存多年痛楚,尽管生活安稳和睦,幸存者们执意讲述回忆、留下证言。


1994年起,夏淑琴开始公开讲南京大屠杀的经历,遭遇日本作者和出版商的名誉抹黑。2000年,她以侵害名誉权为由,在南京起诉日本作者和出版商,最终胜诉。这是南京大屠杀受害者首次在中国法院对日本右翼提起的此类诉讼。但夏淑琴一想到此,她就痛苦,忍不住流泪,眼睛都哭坏了:“我没想到我能活到90岁,还能讲几天,活一天就讲一天。”


夏淑琴。 新京报记者 李阳 摄 


后来,夏淑琴又在日本起诉作者和出版商。2008年5月21日下午,东京高等法院下达二审判决书,再次认定了日本作者和出版商对夏淑琴的名誉损害,维持损害赔偿的一审判决。夏淑琴再次胜诉。 


实际上,夏淑琴的外孙女夏媛直到十几岁才知道外婆经历过南京大屠杀。91岁的常志强此前也不愿意说,他在儿女眼中,是一座孤岛,开始讲述之后,每回忆一次,都感觉“像死过一回地难受”。每次接受完采访,或者录完证言,常志强就要在床上躺上几天。


南京大屠杀主题纪录片《女孩和影片》导演罗思曾说,这是大屠杀幸存者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至亲的家人惨遭杀害,自己却活了下来,很多幸存者会在内心产生负罪感,因而不愿触碰这些事。


但他们还是站出来坚持说。自1997年南京大屠杀60周年起,日本友好团体每年都会在东京、大阪、熊本等地举行幸存者的证言集会,多位老人参与了赴日证言,有的还不止一次,直至近几年,由于幸存者们年迈,从2016年起,证言集会不再邀请幸存者到现场,开始改邀请后代。


多位老人多年来坚持参加各种和平集会、和平证言活动。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只知道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真相,拒绝战争,珍爱和平”,“有责任把过去的苦难讲给大家听”,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过去,“体会过生命宝贵,要珍惜生命”。


传承历史记忆


截至今天,2019年已有12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离世。马月华,2月去世,享年92岁,万秀英,7月去世,享年91岁,陈素华,2月去世,享年90岁……


传承显得尤为迫切。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老人们都在行动。多位老人给子孙辈讲述自己的回忆,葛道荣将亲身遭遇整理成一份十几万字的册子,取名为《铭记历史》,除了手稿给了纪念馆保管,还给子孙们每人印制了一份。97岁的马秀英的重孙女马雯倩从小听长辈的经历,从上大学开始即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担任志愿讲解员。


2019年8月起,纪念馆开展了幸存者后代信息调查采集工作,截至11月,共收集82位幸存者家庭的761位幸存者后代信息登记表及幸存者后代家谱,并导入数据库。


幸存者后代中,男性396人,女性365人。后代中年龄最大的为幸存者第二代,今年已经79岁。最小的一位幸存者后代,目前才5个月大。经统计,能够参加记忆传承行动的399人,其中二代155人、三代154人、四代89人、五代1人。


新京报记者 周世玲 李阳

编辑 郭琛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