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在新京报举办的主题为“中国经济的定力与潜力”的“看2020财经峰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发表了以“稳定中国经济的‘锚’在哪里”为主题的演讲。

吴晓求认为,稳定中国经济的锚在于市场化改革,通过市场化改革,使得经济真正稳下来。要使得微观经济基础具有很强的活力,市场主体有活力、创造力、自主性,经济就有韧性。

“对中国经济,长远来看是乐观的,短期还是忧虑的”

吴晓求表示,2019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在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复杂的内部条件下,中国获得6.1%的经济增长实属不易,2020年的困难可能还会比2019年更加复杂。中国经济的变化既有经济长期性增长的周期性、趋势性原因,也有发展中国市场经济过程中的认知和政策方面的原因。

“长远来看,我对中国经济是乐观的,短期是忧虑的”,吴晓求说,2019年的中国经济,他对两件事印象深刻。第一件是华为事件,这是中美贸易摩擦的标志性事件,这一事件也表明中国外部环境有所变化,在谋定中国经济的时候要把这一变化纳入进来。第二个事件是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今年发生的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复杂性,有一些政策制定缺乏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

“2020年不会比2019年压力小。中国经济40年改革开放确立了很好的基础,稳定中国经济的锚是存在的,我们要找到这个锚,要让中国经济有内生竞争力。”吴晓求提出,稳定中国经济的锚在于市场化改革,通过市场化改革,使得经济真正稳下来。要使得微观经济基础具有很强的活力,市场主体有活力、创造力、自主性,经济就有韧性。

如何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

市场化改革指什么?吴晓求阐述了四点:

第一,竞争中性的原则,也就是说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不会有所有制的歧视,国有企业也好、民营企业也好、外资企业或混合经济也好,都是平等的,平等地在配置资源,不能够有政策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歧视。我们要严格地遵守竞争中心的原则,背离这个原则,资源配置的效率就会下降。

第二,要让包括微观经济主体和地方政府,以及所有投资者、消费者都要充满信心。有了信心,经济就会稳定。信心是有很多因素来决定的,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以及一些具体的做法,一些具体的口号,都会影响他们心里的状态,有些提法会让他们有些忧虑,信心就会受到动摇。要给民营企业开一个定心丸,从制度层面让他们感到放心。所以要让微观经济主体有活力、有积极性、有创造性,同时也要让地方政府能够关注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在其中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第三,要为创新创造提供容错机制。现在追责谈的比较多,当然需要追责,但对创新创造也需要有相对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有积极性创新创造。经常说深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40年改革做出来的,有那么多无人区,没有这样的环境他不敢去,去了才会有今天的中国、深圳,都是那个环境下干出来的。

要进行制度变革、制度改革、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等等,这些都摆在我们面前,而且这个难度比我们过去40年更难。

第四,认真处理好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中国的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但政府的作用也是有边界的,有些边界到那儿就要停了,要留给市场,因为市场是资源配置决定性力量,绝大多数资源都应该交给市场配置。

吴晓求表示,这四条如果做好了,实际上经济就会有信心,就会有预期,有了信心、有了预期,稳定中国经济的锚就找到了。相信在未来,我们能够很好地处理好这四个关系。


新京报记者 顾志娟 程维妙 编辑 徐超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