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新华社。


12月24日在成都举行的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落下帷幕,中日韩回顾前20年、展望后10年,这次会议有着很强的节点意义。考虑到这次峰会是在微妙的国际形势下召开,引发海内外关注也并不奇怪。


从习近平主席的“化竞争为协调”,到安倍首相的“新三国时代”,再到文在寅总统的“天时地利人和”,此次峰会上的金句频出,展现了三国增进互信合作的诚意。三国领导人还在杜甫草堂院中共同种下一棵桂花树,期待三国友谊根深叶茂,茁壮成长。


安倍晋三和文在寅,在时隔15个月后也于成都进行正式会晤,对于跌至冰点的两国关系来说,这样的会面也是修复关系的重要契机。两人的会晤原定30分钟,结果持续了45分钟,双方都表达了以对话解决争议的愿望,无疑给两国关系缓和释放出积极信号。


此次峰会的一大成果是发表了《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简称《展望》),同意共同提升三国合作水平、维护持久和平安全、倡导开放共赢合作、引领科技革命、促进包括交通和物流在内的地区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合作。同时,重申了致力于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整体振兴与共同发展。


对比2008年12月中日韩首次在“东盟+3”框架之外举行领导人会议时发表的《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或2012年5月第五次领导人会议发表的《关于提升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等过往文件可知,这些内容,既是对20年合作的延续和发展,更是对当下国际环境的有力回应。


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第三点,“倡导开放共赢合作”。在该条款下面,《展望》强调“努力实现自由、公平、非歧视、透明、可预期和稳定的贸易投资环境”“一致认为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具有重要作用,将致力于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强化现有国际规则”。


在全球化受到美国重创、不少国家陷入贸易纠纷、欧盟的一体化进程遭受挑战的背景下,《展望》对于自由、开放、多边、规则等的突出强调,及时地反映了国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


这些年,中日韩之间的关系遇到过较大挑战,尤其是2012年下半年之后三国之间面临一系列形势转变。尽管如此,从现实和长远看,经济合作和文化相通仍然是双方互联互通的重要切入口,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三国各有优势,深化多边合作,是打造新增长点、做大利益蛋糕的必由之路。


中日韩三方,在三国合作问题上需要努力保持已经展现出的大局意识和长远眼光。短期来看,中日韩合作也许仍会遇到坎坷,但从长远来看,得道者多助。而这个“道”,用中国古话说就是“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正视历史、开辟未来,化竞争为协调,携手合作的中日韩三国路会越走越宽。


□葛小辉(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政治学博士)


编辑 孟然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