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马瑾倩)今晚七点,北京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联席会成员单位组织开展城六区集中救助活动。记者跟随一路救助队伍来到东城区,在北京站、王府井两个点位进行现场巡查,并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


今晚,全市参加巡视人员181人,巡查点位93个,发现流浪或露宿人员27人,拒不接受救助4人,现场发放御寒衣物食品25份。


救助箱中有热水、泡面等应急救助用品。摄影/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现场

冬天流浪乞讨人员常以喝酒取暖


晚上七点半,北京站广场往来旅客众多,救助队伍沿着广场由东向西进行巡查。在广场西侧,救助队伍发现一对年龄较大的母子已在商铺门外打起铺盖。母亲身材瘦小,情绪激动,语言表达混乱失序;儿子相对镇定,他对记者说,自己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已在北京站附近睡了十几天,因无法劝离,儿子便带来六七床被褥,陪着母亲。


在救助人员的劝说下,两位流浪人员同意前往救助站。东城区救助站工作人员对现场被褥进行整理,记者发现,受助者的物品中有一个布兜,里面装有十几碗泡面。


北京站广场西侧,流浪人员在得知要前往救助站后连声道谢。摄影/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东城区救助站工作人员与流浪人员一同对现场被褥进行整理。摄影/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记者还在现场闻到了较为明显的酒精味道,东城区救助站工作人员解释,到冬天流浪乞讨人员在户外难抵严寒,常常会通过喝酒取暖。而这也给夜间流浪乞讨人员的安全保障带来一定隐患。


流浪人员被送上前往救助站的车。摄影/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晚上八点半,在王府井附近,救助人员同样发现了一位饮酒的乞讨老人。老人坐在街边台阶处,身边有自行购买的食品饮料,以及一个用来乞讨的碗。现场工作人员与其进行多次沟通,老人仍旧态度十分强硬,不愿跟随前往救助站。救助人员从救助箱中取出热水、泡面以及军大衣送给老人,同时留下一份救助手册,上面写有各区救助中心联系方式。最终在老人的催促下,工作人员离开。


王府井大街附近,救助人员发现一位饮酒的乞讨老人。摄影/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该乞讨老人不愿跟随前往救助站,救助人员从救助箱中取出军大衣送给老人。摄影/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反馈

将继续健全基层巡查,发挥网格化管理救助作用


前往救助站的母子接下来会面临什么?东城区救助管理咨询站站长胡澄表示,工作人员将对其进行身份验证和家庭情况了解,若其愿意返乡,将由救助站免费提供车票,若不愿返回,救助站可提供7天左右的临时居住。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陈建领在现场表示,每年冬天北京市都会组织集中救助巡查活动,督促检查各区履行属地救助管理职责,开展冬季救助工作,避免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出现在外流浪乞讨人员死伤事件。“现场老人说终于等来了我们,也说明我们工作不到位。”陈建领表示,将以此次集体行动为起点,继续健全全市基层巡视工作机制。


陈建领解释,由于救助以自愿接受为前提,现场不愿意前往救助站的,只能为其留下棉衣、饮料和食品,帮助驱寒。但救助站可以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温暖洁净的住宿场所,各区救助中心也保持7天24小时开放,保证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帮扶救助。


救助队伍在重点路段巡查。摄影/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胡澄介绍,每年11月15日到次年3月15日,都会开展寒冬送温暖集中救助工作。目前东城区借助32个彩票站点,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饮食和避寒场所,同时,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目前全区410位网格员也参与到日间流浪乞讨人员的巡查中来。网格员发现情况提交至网格中心,再由网格中心联系救助中心,到现场进行救助。


据悉,自今年11月活动开展至今,“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中,北京市共巡查2284个点位,发现露宿者101人次,街头救助178人次,站内救助895人次,发放食品419份,发放棉衣和棉被273件,通过跨省接送使54名特殊困难受助人员顺利返家。


新京报记者 马瑾倩 协作记者 郑新洽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