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陌生“美女”或“帅哥”向你发来打招呼的信息时,你会怎么办?

12月20日至26日,新京报记者对黑灰产“引流”产业链进行调查发现,黑灰产已经逐渐分出了引流与变现两个分工明确的上下游产业:上游通过话术、广告点击或者流量劫持获得“粉丝”并引流至下游,下游再通过推销“黑五类”产品或诈骗进行变现。

“色粉2元,赌博粉60元”——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在上游“上钩”的用户都会被打上“××粉”的标签,被明码标价卖给下游商家,而群控软件、引流脚本等外挂设备则是上下游黑产共同需要的“辅助工具”。

最新的黑灰产引流产业链表明,加你为好友(或引导你加它为好友),与和你“聊天”,虽然分属于上、下游产业,但都是源自程序设定,甚至相关话术脚本都被公开贩卖。

从报道来看,上游负责引来流量,也即招揽来行骗的对象,下游则负责通过编织话术来达到行骗目的。这种明码标价,明确分工的产业化格局,说明网络黑产已到了高度成熟的状态。

虽然类似的网络诈骗伎俩时有曝光,但数以亿计的网络用户信息认知层次不同,面对的“诱惑”也不同,在网络黑产一边“广撒网”、一边精准出击的战术下,上当受骗的人群依然不能低估。

毫无疑问,作为互联网公害的黑产,挑战的是整个互联网的治理秩序和人们的上网安全感,从平台到监管部门合力提升综合性的预防、打击能力,才是治本之策。

从平台的角度来说,应该根据黑产的规律,作出更具针对性的回应。比如,交友网站上男性粉丝引流难度相对最低,价格也较便宜,那么对这部分用户是不是可以加大信息提示,或给予更严的技术防范?

随着互联网应用不断发展,一些平台积累了上亿用户,这些用户对平台来说是客户,但也为网络黑产提供了庞大的精准营销和诈骗的对象。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尽管说平台对黑产的防御力度也在升级,但黑产本身的进化和迭代速度同样惊人。

比如,目前的引流黑产,已经可以绕过平台限制规则,直接向用户发送大量引流内容。面对黑产的不断进化,在治理理念上,我们或许得接受一种新的事实,那就是:打击网络黑产,可能要伴随整个互联网的发展进程。指望通过毕其功于一役去彻底消灭黑产的存在,可能不太现实。

在此理念下,平台或许应该明白,针对反制黑产的治理投入、技术创新,恐怕是无穷尽的,它已成为现代互联网企业运营成本和技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则应进一步织密针对互联网黑产的打击网络,实现常态化、系统性治理,而非运动式监管。

比如,在取证角度,既然媒体能够轻易打探到相关线索,监管部门也可以更主动。又比如,使用群控系统进行引流营销,到底是不是违法?这需要在立法源头给予彻底厘清。从治理手段看,技术、刑事打击,民事、行政打击等都需要形成更系统、更具协作性的治理体系。

只有纳入常态化、系统化的治理射程,作为互联网“公害”的黑产,才有望得到真正遏制。这方面,平台和监管恐怕都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任然(媒体人)

编辑 陈静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