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黄哲程 姚远)从《百家讲坛》到《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近年来国内文学节目向综艺化转型,从荧屏“清流”变为“潮流”。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康震认为,传统文化通过综艺形式传播符合当代文化氛围和话语体系,但对节目内容需要严格把关。


“时代向前发展,文化类节目也要与时俱进。即便在古代,古人也把一些经典文化内容改编成《三字经》、《千字文》。”康震说,当代年轻人喜欢在富有新鲜感、“亦庄亦谐”的环境里接受传统文化,文化类节目也应适时作出相应改变。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康震。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康震认为,目前国内文化类综艺节目形态已经相对成熟。站在公众角度来看,综艺性节目的一大特点是具有诸多让人愉悦的元素,比如声光、音乐、歌舞等,更容易让公众接受并产生兴趣。借鉴综艺形态,把经典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观融入其中,“内涵+形态”有机结合,有利于文化的广泛传播。


与此同时,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内容的把关上,更考验节目策划者的功力。康震建议,要聘请专家学者对节目内容进行规范,节目选择的内容必须要准确,同时与当代的文化氛围和话语体系相契合。


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 姚远 协作记者 王嘉宁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范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