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夫妻档”医护人员除夕夜和孩子视频 儿子:想爸爸。视频来源:新京报 我们视频


大年初一,熬夜守岁之后醒来,本该是走亲访友串门拜年的时候,但今年春节会和往年大不一样。


今年,就算在偏远小城甚至乡村,想必登门拜年的人也会大幅减少——受新型肺炎疫情影响,“在家过年、减少聚会,就是给抗击疫情做贡献”已成共识。


此前,各地为疫情防控之需,已发避免大型公共聚会的明令,在北京,两场传统中最大的庙会龙潭庙会与地坛庙会,也因此取消。


▲防控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北京市取消包括庙会在内的大型活动 。图片来自新京报。


即便如此,年也得过。现在网上过年、网上拜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或许能在串门拜年外,成为春节社交里的新风尚。


网络拜年,“猝不及防”又顺理成章

 

一切都来得猝不及防,一切又都显得顺理成章。在1月23日武汉宣布关闭离汉通道前后的两三天时间里,诸多与过年密切相关的活动将不会出现在公众生活当中。


春节档电影撤档,庙会不再举办,景区大型活动叫停,博物馆、图书馆等场馆闭馆……在意识到新型肺炎潜在的巨大危害之后,整个国家与社会都在共同努力,同心捍卫全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正是在此背景下,网上拜年的概念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有了深入人心的效果。


新型肺炎一经出现,便很容易唤醒公众对过往的记忆,这也让大多数人在极短时间里对新型肺炎有了重视与防卫。


网络拜年首先要得益于其载体。社交媒体的普及应用以及快速透明传播的特点,是迅速帮公众转变观念的重要载体。


通过网络媒体与社交平台的信息互联,即时传播。信息鸿沟最大程度地被填平,使得很多人就算处在“十八线城市”,也能与一线城市的人一样,同步、对等地获得信息。

 

应对新型肺炎,拒绝登门拜年,人们最担心的是偏远农村与固执的老年群体。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回乡过年的网友讲述了自己面对的尴尬:主动消毒、自我隔离让父母看不惯,不请亲友聚餐让长辈觉得没面子,不串门拜年担心亲戚说闲话等等。


但讲述者最后给出的结局,也大多是理想的:随着公开信息的大面积传播,老年人开始接受子女的建议,选择了与往年不一样的过年方式——独自在家过年。

 

▲网络拜年,近年已流行。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江苏无锡新吴区长江国际雅园,在国外的孩子通过手机网络,给80岁高龄的杜孝清老人祝寿。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其实农村与老年人,已经是串门拜年这一习俗的最后区域与守卫者。在大中城市,哪怕是正常的春节,人们除了年夜饭会聚在一起吃之外,大年初一的拜年以及其他的娱乐活动,也大多通过网上或网下分开进行了。


通讯工具的交流便利,情感表达形式与渠道的丰富,以及现代人独立观念的提升,都在削弱串门拜年的“必要性”。


网络拜年,今后或成“新年俗”

 

当然,串门拜年在往年此刻的社交媒体上也引起过争议。有网友觉得串门拜年增多了亲友的见面机会,有着特别的仪式感,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


也有网友说串门拜年给长辈磕头这件事是陋习,是人格上的不平等,耗时耗力令人疲惫不堪。


从长远来看,作为农耕时代过春节的一种传统,串门拜年是经过数百代人、上千年的时间沉淀承继下来的一种传统,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或淡化。


中国有着“熟人社会”的社交习惯,是一个重视家族血统情谊的国度。串门拜年在联络彼此情谊上,有着网上拜年不可比拟的“优势”。就这一点而言,串门拜年也不会随着城市化的进展而轻易淡化。


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是一场未曾预料到的意外。它赶在了年关爆发,这对于我们固有的拜年传统,构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


这种“挑战”,也能触发我们的拜年传统做出相应地反馈与调节,进而根据时之所需,提供相应的解决机制。网上拜年就可以说是一种特殊化的“解决方案”。

 

目前来看,这一解决方案,并没有让大家感到抵触,不少人反而感到“舒适”。


发生于春节期间的这场新型肺炎疫情,必然会给人们的春节带来一段别样的记忆。


到了明年春节的时候,相信依然还会有大量的人选择串门拜年,但没准也会有不少人就此习惯了网上拜年的新形式,这未尝不可。


我们最终希望,这场疫情能在春暖花开之际,随风而散。


□韩晨阳(专栏作家)


编辑:何睿 狄宣亚  实习生:孙文静  校对: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