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胡展维、重症医学科廉文清。图/医院供图


新京报讯(记者 王卡拉)1月30日,北大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重症医学科的王颖在抗击疫情的前线迎来了自己的28岁生日,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同去的小伙伴们为王颖准备了一个温馨的仪式,简单而特别。“我希望早日战胜疫情,所有患者都平安出院,所有医务人员都平安而归。我一定不负众望,与大家共同努力,早日回家。”王颖许下的愿望,也是全体医疗队员的愿望,更是全国人民的愿望。

 

1月29日清晨,北大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整装完毕,队员们带着必胜的决心,走进他们所负责的病房。“我们马上就可以开始收治病人了,终于可以贡献我们的力量了。我们所有的队员都有信心、有能力,和武汉的人民一起同舟共济,一起打赢这场硬仗,请大家放心;我们也会保护好自己,请亲人们放心。”在进驻病房前,医疗队队长马靖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北大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队长马靖。图/医院供图

 

穿上隔离衣,进入隔离区。从1月29日早上8点到下午5点,进入病房的前线医疗队员们马不停蹄地忙碌在各个岗位。这一天他们又新收治6例患者,加上此前收治的12名患者,在交班之时,已经有18名患者住进了他们所管辖的病房。脱下隔离衣,汗水已经浸透了衣服,9个小时没吃没喝,队员们真的很累,但他们依然坚定。接下来,其他兄弟医院的队员们将接过他们的接力棒,继续奋战。每一位在前线抗击疫情的医疗队员们都希望,在他们的妙手之下,每一位患者都能够健康出院。远在北京的同仁、亲属们也希望,他们负重前行之后能平安归来。

 

历经9小时奋战后,他们需要休整,为下一次的奋战积攒精力。从北京集结出发,到奋斗在前线,短短几天时间,这些白衣天使们心里积攒了很多话,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感染疾病科郭梦冉:“最最难的是患者”

 

今天进病房了,既紧张又激动。紧张是因为病房刚刚组建,我们还不是特别熟悉,这几天要和同济的兄弟姐妹们互相磨合;而激动是因为终于可以为武汉同胞发挥自己的力量,而这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好在工作开展起来了,一些着急住院的病人有地方住了,他们也安心了。由于病房里的患者属于完全隔离,所以我们不仅要进行疾病的护理、同时也要做好生活的照顾。

 

一天工作下来,我们没吃饭也没喝水。穿上防水防护服,戴了一天的N95口罩,还是感觉有点憋得慌,面部也被勒得发红发痒。

 

为避免交叉感染,昨天开始,所有队员进入单人间。吃晚饭的时候,我们四个小伙伴隔空喊话,隔桌相望,多么搞笑又心酸的场景。

 

其实最难的不是干活,最难的是穿着防护服戴着五层手套干活;最困难的不是呼吸,最难的是穿着防护服戴着N95呼吸。然而,最最难的是患者,她们焦虑的目光,无助的眼神,未知的生命。我们有信心,让他们一个个健康出院!

 

 感染疾病科崔晓博:“母亲的话,增添了我去前线奋战的信心”

 

2020年的春节是个不平凡的春节,也是一个特殊的春节。本以为今年春节可以回家和父母团聚,没想到来到了武汉前线。还记得23日那天,本来已经拿着行李到了车站的我,当看到护士长在群里说让大家回到医院值守时,又毫不犹豫地拖着箱子立刻返回。

 

启程来武汉的那天早晨,我给家里发了一个信息,怕家人担心我,告诉他们,我会照顾好自己,请他们放心!母亲在回我的微信中说:“我相信你会照顾好自己的,调整好心态,迎接挑战。祝你在这无硝烟的战场上与同事团结一心,共同抗战。也祝你们平安顺利返回。我相信你和你的同事,我为你和你的同事们加油!!!”

 

听了母亲的话,感动的泪水在眼眶中打圈,也增添了我去前线奋战的信心。我也相信我和我的战友们,能够在这战场中,发扬北大医院人的精神,不辱使命,凯旋归来!

 

感染疾病科张慧:“我们一定竭尽全力,抗疫到底”

 

能够成为此次医疗队的一员,奔赴前线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我很自豪。抵达武汉的这几天,随着气氛的紧张,我们的工作也陆续地忙碌起来。在马靖队长、赵秀莉副队长、贾娜护士长等几位老师的带领下,不断地学习感控管理、练习穿脱防护服。脸上是一道一道N95的压痕,手上满是消毒剂刺鼻的酒精味儿,虽然有些辛苦,但大家热情饱满。

 

几位老师常常说,“我一定要把你们平平安安地带回去”。朴实的话语充满了感动,她们就像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家长一样,我们在她们的保护下信心满满,士气十足。我们一定竭尽全力,抗疫到底,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编辑 王鹿 校对 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