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吨物资已经运送发放完毕。武汉,加油!”把酒精和消毒液运送到各个医院后,志愿者严国贤稍作休息,发了一条朋友圈。

 

用私家车运送物资、接送医务人员、帮居民采购送货、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与严国贤一样,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不少武汉人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用勇气守护这座城市。

 

“能在和平年代,为社会做一点贡献,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也有故事和小孩子讲。”严国贤希望武汉尽快渡过难关,大家能安安心心生活。


2月3日,志愿者们为武汉市社会福利院运送六吨洗手液,与福利院工作人员合影。受访者供图

 

素未谋面的“战友”

 

严国贤今年36岁,从事金融投资工作。他的老家在湖北咸宁,上大学时来到武汉,已在这里生活了近20年。

 

1月23日,武汉“封城”。全城公交、地铁暂停运营,给一些医务工作者上班、回家带来了不便。此时,武汉市多家医院防护物资也陆续“告急”。当天,从没做过志愿者的严国贤决定组建志愿者群,支援医务工作者,同时募集防护物资。

 

邀请了三个朋友建群后,严国贤把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发到朋友圈。在大家的推广传播下,朋友的朋友也加入进来。“一呼百应,群里人数很快过了200人。大家都为了一个目的,支援武汉!”

 

严国贤将志愿者大致分成三个组,有社会资源的负责对外募捐,有私家车的分在医务人员交通保障组、物资运输组。群里还有后勤人员,统计志愿者信息,进行健康报备。每天,大家把收集到的求助信息发到群里,志愿者谁方便、有时间即可“接单” “出任务”。

 

建群后,大部分志愿者连面都没见过。在严国贤印象中,这些素未谋面的“战友”很亲切,他们不管白天还是黑夜,遇到任务第一时间“自告奋勇”。

 

群里有位志愿者“小花”是怀孕两个多月的准妈妈。正月初二晚上11点多,群里收到确诊病人家属求助,希望志愿者到家里取药,再送到医院的患者手上。经过一天奔波,很多志愿者已经休息,没有留意到信息。离患者家比较近的“小花”义不容辞接了单,这让群里炸了锅,大家担心孕妇接近医院隔离区有风险,赶紧联系了就近志愿者,开车在路上把小花拦了下来。

 

有一天夜里12点多,群里接到消息,医院急需的防护物资马上到货,取货地点在距离市区很远的高速路口。50多岁的“涛叔”本来快睡了,看到信息后马上赶赴现场。由于物资到货晚、物流货车师傅找错路口等原因,最后取到物资已经是凌晨3点。第二天一早,“涛叔”第一时间把物资送到了医院。


2月3日,志愿者运送物资后,用软件记录整理服务内容。受访者供图

 

不断规范的安全措施

 

“光凭一腔热血守卫武汉不行,如果志愿者自己保护不恰当,感染上病毒后果不堪设想”。志愿群运行了几天后,另一位负责人杨雪意识到这个问题,马上联合群管理员制定了群章程。

 

送人怎么送、送药怎么送,每项服务都规定了详细流程。比如口罩或者酒精用完的志愿者暂停接送服务、医务人员下车点需在医院500米外、接送完成后对全车进行消毒并开窗透气、每日记录自己与家人的体温等。

 

杨雪发现,有的志愿者司机反馈“收到”就没了下文。为了落实管理,她请志愿者将消毒后的车辆拍照上传再进行派单。为了使团队运行更合理、安全,志愿者还做了两个小程序,请搭车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司机上传相关证件信息。

 

尽管服务流程日渐规范,仍有当律师的朋友认为,这样做有些冒险。“律师说,社会组织要取得政府认可开展活动,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如果做不到源头和过程可追溯,建议取消志愿者活动。”

 

杨雪和严国贤商量后,向志愿者们说明了情况,表达了感谢和祝福,把志愿者大群解散了。但一转身,十几个活络的志愿者又建了小群。“大家有点不甘心,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但是我们不想放弃。”他们把连日来的工作复盘,把律师提到的问题列了出来,逐一探讨解决方案。

 

这次,再进群的志愿者司机需要经过严格审核。同时,杨雪等志愿者和洪山团区委取得了联系,表示他们的“守护天使”志愿服务队愿意接受监督。“我和其他志愿者群的群主、群管理员加了微信,共同交流志愿者管理和保护问题。我们希望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配合团区委,共同守护好武汉。”

 

此时,由于医护人员陆续住进医院附近的宾馆,志愿者把服务重点集中在了募捐和运送物资上。

 

从害怕到忙碌

 

当志愿者以后,严国贤通常早上6点多出门,晚上10点到家。从一开始到各高速路接被召回的医护人员、上门接快要临产的孕妇,到现在的募集分配防护用品、应急电池等物资……他已经适应了忙碌的节奏。

 

“基本没有区域划分,包括武汉的江夏区、东西湖区等远城区,哪里有需求,我们就往哪里去,多的时候一天跑几百公里。”

 

晚上回到家里,严国贤会把衣服拿到阳台消毒,从里到外洗一遍。

 

武汉街头已经空空荡荡,大多数居民选择足不出户,为何冒险走出家门做服务?严国贤坦言,最初的想法就是让一线的医务人员有保障,“他们的出行和防护物资有了保障,他们安全了,我们老百姓才更安全。”

 

不过第一次去运送物资时,他还是产生了恐惧。“当时去的是金银潭医院,是武汉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去之前我有点紧张害怕,心里不停打鼓,犹豫着要不要去。去的路上,医生通过电话告诉我,医院已经做好消毒,病人也已经隔离,志愿者只要做好防护措施,并没有那么可怕。”

 

当然,也有志愿者承受不住心理压力,或因家人反对,选择退群。“这些我们也能理解,毕竟大家是志愿者,不能要求每个人义务奉献。”。

 

严国贤说,目前志愿者最缺乏的还是保障。“外出使用的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都是志愿者自发购买和捐赠的。大家不是专职义工,是在义务无偿做志愿者,希望从防护物资和措施上更有保障。”

 

严国贤担心的问题有望得到改善。2月3日,武汉发布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招募公告,服务岗位包括医疗救护、便民服务、心理援助、交通运输、环境治理等。其中明确,所有上岗志愿者进行通识培训和岗位培训等。严格落实在岗志愿者的安全防护工作,为所有在岗志愿者配发口罩等医护保障。


湖北中医药大学志愿者通过“武汉微邻里”线上问诊。受访者供图

 

医学研究生在老家“线上问诊”

 

武汉市志愿联合会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鼓励志愿者参与心理咨询、远程问诊等活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服务。

 

钱静怡是湖北中医药大学研一学生,1月31日至今,她已经在老家随州市远程“接诊”了7位武汉居民。

 

此前,钱静怡一直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学习独立管床、收治病人、通过检查排除疾病,给出治疗方案。1月21日回老家后,她了解到武汉的抗疫形势逐渐严峻,自己的带教老师也被调往定点医院支援。“我给老师发了微信,嘱托她们保护好自己,自己也很着急,希望能帮上忙。我们原定正月初四返院,因为封城也回不去了。”

 

不久,学校招募志愿者参加武汉“微邻里活动”,帮封闭社区的居民“线上问诊”,钱静怡赶紧报了名。此次她负责的是铁机、徐东两个社区,都离大学不远,有近2000名居民。她通过微信“议事厅”和“网格群”向居民做了介绍,并留下电话,有身体不舒服的居民可以随时联络她。

 

“有的居民感冒症状轻微,可能是着凉了,自己有点怀疑,又害怕去医院检查交叉感染,就先来网上问诊。”钱静怡说,其他医学生志愿者也遇到了一些情况,比如有的居民因为害怕疫情,出现血压升高、心慌等症状。

 

面对居民的焦虑情绪,志愿者都会详细询问病史等情况,给出用药建议。“对于一些难处理的症状,志愿者会发到群里讨论病情,或者征求老师的意见。对于必须要去医院的,我们也会建议居民做好防护,跟社区联系。”

 

“虽然不在医院一线,没法体会到那种紧张的氛围,但是能远程帮助武汉居民,把我们医学生所学派上用场,我们也感觉很欣慰。”钱静怡说。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畅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