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截图。


新京报讯(记者 吴娇颖)近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繁育与利用委员会下属的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发表《野生动物养殖是人类祖先的伟大创举》一文,称野生动物为人类“刚需”,引发公众关注。日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发表声明称,对于该文给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深表歉意,并决定撤销该机构。

 

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被撤销,也引发了网友关于“牛蛙是否可食用”的讨论。对此,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保护主任赵翔解释,牛蛙不是中国的本土物种,是作为经济养殖动物引入的,应该属于可食用范围。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张明海表示,滥食野生动物不等同于食用野生动物,野生动物能否食用,主要取决于其来源是否合法。

 

称野生动物为“刚需”,蛙类养殖委被撤销

 

近日,《野生动物养殖是人类祖先的伟大创举》一文引发公众关注。该文称,“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将是武断的,不科学、不理性”,“对于人类而言,对野生动物产品的需求从未停止,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刚性需求’”。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网站18日发表声明称,该文章发自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繁育与利用委员会下属的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自办的微信公众号。在当前全国展开抗击疫情阻击战、公众普遍要求禁止滥食野生动物的情况下,该文章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对此,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深表歉意。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表示,已决定撤销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今后将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监督管理,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记者查询发现,该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于2019年3月29日在东北林业大学成立。成立大会上,黑龙江省四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凤春当选为第一届主任委员。据天眼查结果显示,该公司主营业务为林蛙种群的繁育、养殖与销售,以及以林蛙为原材料的护肤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林蛙狭义一般指东北林蛙,能大量捕食森林、牧草和农作物的害虫,能做药用,也被分布区当地群众用来食用。由于其经济价值大,一度被无计划滥捕乱捞。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始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并倡导半野生或人工饲养,以增加本地的蛙群数量。

 

专家:牛蛙作为引入的经济养殖动物,属可食用范围

 

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被撤销,也在网络上引发了关于常被用来食用的牛蛙是否允许养殖、还能不能吃牛蛙的讨论。

 

对此,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保护主任赵翔解释,牛蛙不是中国的本土物种,是作为经济养殖动物引入的,应该属于可食用范围。

 

赵翔认为,对于驯养繁殖技术成熟、人工繁殖子二代以上且已经适应人工环境的动物种群,可以移出野保法的规定范围,采取类似于家畜家禽的管理方式规范。比如牛蛙、鹌鹑等养殖种群,应该列入可以养殖食用的名单。但这些物种在食用前,需要受检疫相关规定的约束。

 

为了避免非法捕猎野生动物冒充特种养殖动物进入市场,造成野外捕捉与驯养繁殖的动物难以区分,赵翔也建议,需要提高对养殖单位的管理要求。例如,对大型动物建立所有个体的完整繁殖记录和谱系档案;对一些经济价值高的动物,建立驯养繁殖个体的DNA标记数据库,并向社会公开信息。“这些做法将有助于执法部门和消费者追溯动物的来源和合法性。”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教授张明海表示,野生动物能否食用,主要取决于其来源是否合法。“滥食野生动物和食用野生动物在概念上是不一样的。滥食即意味着不合法,对于一些来源非法如非人工养殖或非法偷猎而来的野生动物,食用当然也是违法的。但如果是合法合规人工养殖繁育的,经过相关检疫证明,既不会带来疫病病毒,也与病毒携带者保持断绝,不应该全面禁止。”

 

张明海认为,所谓“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产品的利用”范围面过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也不一定会带来好处。对于疫情后是否应该“一刀切”全面禁止野生动物的食用,还是需要科学研判和对待。

 

新京报记者 吴娇颖

编辑 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