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 田杰雄)无人机不仅可以喷药,还可以直接播种,自动育苗机、插秧机改变了水稻种植的模式,农业科技人员线上指导,哪怕防疫时期,农民也能得到专业的指导意见……今年春天,一个不一样的春耕正在进行之中,诸多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成为疫情下保证春耕的重要力量。

 

植保机喷药。受访者供图


无人机3小时喷药120亩

 

2019年,安徽经历了一场罕见的旱情。今年,种植大户华从发减少了油菜的种植面积,从原本的200亩,降到120亩。没想到今年春天的这场疫情,又给春耕带来了种种麻烦。120亩油菜要施肥、喷药,该从哪里找人?

 

但至少对华从发来说,这些并不是问题,“用无人机就行”。

 

3年前,华从发接受了无人机培训,如今已经算是一名“老飞手”了。2月中旬,华从发靠着一台植保无人机和两个帮手,就给家里120亩油菜喷施了硼肥,用了不到3个小时。“在以前,这些活儿,七八个人忙活两天也干不完”,他说。

 

无人机的出现,彻底把油菜变成了“懒人作物”,不需要多少劳动力,就能轻松完成叶面施肥、喷药的工作。不仅如此,华从发还会帮助村里其他农户,在对方的地里“飞一下”,喷施农药、化肥。“现在主要是油菜地用无人机,接下来是水稻,也少不了无人机”,华从发说。

 

无人驾驶的智慧农业

 

因为疫情的影响,工人不能按时到岗,身在广东的农场主王合清临时决定加大水稻的种植面积。

 

“水稻种植如今就是全程机械化的,两三个人就能种数百亩地”,王合清说。

 

水田整理、水稻育秧、插秧、施肥喷药、收割……所有的环节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机械完成,王合清介绍。

 

其实,不仅水稻可以全程机械化耕作,玉米、油菜等农作物,同样可以实现全程机械化,而且这些技术目前已经相当成熟,已经在全国应用多年。

 

在未来,机械化的种植,正在向天空地一体化的智慧农业转化。近期,农业农村部与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对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规划》提出,“构建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加快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推动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强化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加强重大工程设施建设”。

 

乡村的数字化,不仅是电商下乡,不仅是网上卖菜,而是基于大数据挖掘、无人驾驶机械等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智慧农业体系。

 

在家也能跟专家线上聊天

 

“广东冬种的农产品,有些已经到了收获期,比如一些冬种的蔬菜、鲜食玉米等,目前在销售上仍有一些延迟,但总体上问题不大。春耕工作方面,农民下地干活没问题,就是农资的购买上会有延迟”,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胡建广说。

 

往年的这个时候,胡建广他们基本上都在地里,不是在自家的试验田里工作,就是在种植户的地里进行调研、现场指导等。但今年,因为疫情的关系,村里进不去,无法实地调研和指导,但即便如此,他们仍每天都和种植户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基本上天天都要打电话和种植户沟通,了解耕作的情况,或者给他们一些建议和指导”。

 

电话、微信、网站,乃至电视广播……现代传媒中所有的平台,都可以用在如今的农业指导中。就在前不久,南京农业大学展开了“线上春耕”活动,粮食、蔬菜、水果、禽畜饲养……诸多农业相关产业,都有专家团队进行线上指导,或者一对一问答,或者发表文章对典型问题进行解读……

 

在中国农科院,专家们同样通过各种线上平台和渠道,和一线的种植户、养殖户实时沟通,并将具体的措施和意见直接发布到网上,供农户参考。

 

雨水节气刚过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广才,就已经发布了一篇疫情下小麦田间管理的建议,这些建议具体到各地区施肥喷药的适宜温度、小麦返青前土地镇压保墒时所用的器具形状等。

 

“农时不可误,当前正是春耕的重要时期,很多工作都不能延误,比如做好春小麦的春播备播,积极做好种子、农药准备,认真做好种子包衣工作,加强春播的农机检修和农机手的技术培训工作等。在疫情下,确实存在现场指导的困难,但农技人员应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技术指导,事实上,我们也不缺乏远程交流的方式,完全可以进行线上沟通和指导”,赵广才说。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