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许诺)3月5日,新京报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一司相关负责人处获悉,目前已累计交付湖北的负压救护车已经达到近700辆,确保了湖北省和武汉市各个时间节点的需求。与口罩、防护服等“软”装备相比,被称为“特大号N95”的负压救护车是率先实现保供的“硬”装备。


负压救护车与普通救护车相比,最大不同是加装了负压装备,使车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实现“负压隔离”,在保证新鲜空气输入的同时,将车内医疗舱的空气过滤消毒后排出车外,最大限度减少舱内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几率,保证外界环境不受污染。


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上海、安徽、河南等地多家重点汽车生产企业同时接到了来自工信部的新年订单——首批200辆负压救护车生产任务函。2月6日,第二批345辆生产任务接踵而至。而此时,国内每年负压救护车的产销量仅为50辆左右,相关备件储备不足,又恰逢春节假期员工返乡,主要生产企业均处停产状态。


一车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任务函采取的“兜底采购”的解决方案给了企业一颗“定心丸”。企业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力扩展生产。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改装分公司技术骨干大年初一就开始返厂上班,次日返工人员达95%以上。华晨雷诺金杯汽车有限公司的工人们冒着-15℃严寒调车、运车,以最快的速度将底盘运回车间恢复生产。


在企业加班加点生产之时,工信部也推动将10家重点整车生产企业和2家负压设备生产企业列入国务院督办保供的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名单,并协调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进一步扩大产能。国内主要生产企业成功将负压救护车的生产周期由30天压缩至15天,产能迅速扩大,交车速度日益加快。2月5日,累计生产244辆;2月10日,累计生产719辆;截至目前,国内负压救护车日均产能已超过100辆,主要生产企业已向全国交付负压救护车近2000辆。


此外,工信部、国家卫健委还建立专门工作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做好供需对接和需求预测,精准供应车辆用于防疫一线。通过建立企业订单统筹管理机制,梳理已签订单,对生产的每一台车进行全流程管理,全面掌握车辆从生产下线到销售采购再到最终医院使用等信息,做到科学排产、精准交付,为湖北前方指挥部合理配置车辆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工信部门还与相关省市交通局对接,快速解决重点企业零部件和整车运输的通行问题60余次,协调各类运输志愿者司机50余人,为负压救护车送达目的地做出了贡献。


新京报记者 许诺

编辑 王宇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