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景啸尘)在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镇大窝铺村的木耳种植基地内,农户们正忙着剪枝、整理柴草,粉碎沃肥,准备接下来的木耳菌棒栽植工作。3月14日,新京报记者从村委会了解到,再过几日,菌棒就能进地了,疫情期间大窝铺村根据村内的实际情况,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做好脱低增收工作。


大窝铺村位于不老屯镇东侧7公里处,大窝铺村党支部书记朱晓军介绍,村内以林果业为主且成规模,为了给村民增收,密云区农业服务中心和村委会决定实施“林下经济”。自2015年开始,村内就开始进行木耳种植产业,据介绍,大窝铺村目前有木耳基地共计70亩,由村内进行统一管理,来上班的村民每天能有100元的工资。


木耳菌棒。受访者供图


每年3月份伊始,村民就开始进行整地,“主要整理地上的柴草和树枝树叶,进行消毒等等,3月17号左右菌棒就从河北运过来了”。朱晓军称,菌棒由密云区农业服务中心进行统一配送,再派专车运到村内,“一天一个车能来三万多棒”。记者了解到,菌棒每年3月20日进地,5月10日左右就能进行采摘,能收5—6茬,一直能收到8月份,“能给村民带来不少的收入”。


村民在整理地上的柴草和树枝树叶。受访者供图


今年的整地和菌棒栽植工作是在疫情期间,复工以及操作也和往年有所不同,“人员上有所减少,每天来基地的村民都会进行体温测量,每人每天都会发一个口罩,也不能扎堆干活了”。朱晓军说,70亩地需要大概40位工人,周边村子的工人来上工前都需要进行体温检测和消毒。


“等下周菌棒进地之后,需要放几天再进行刺孔,上面还需要盖一层薄膜,再覆一层草帘子”,朱晓军表示,整个过程需要持续一个月左右,“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做好木耳种植的工作,让村民的收入得到保障”。


新京报记者 景啸尘

编辑穆祥桐 校对 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