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许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3月20日就有序恢复正常医疗秩序举行发布会。近日全国多起妨害传染病防治案宣判,被告人隐瞒行程致多人隔离被判刑。何种情况下会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晨光表示,确诊患者拒绝隔离治疗进入公共场所,疑似患者拒绝隔离治疗造成病毒传播的,都要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


王晨光表示,传染病防治是涉及公众健康的大事,需要所有公民参与。疫情防控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切断病毒传播渠道,为此需要发现、追踪、分析病毒传播渠道,才能有效切断传播渠道。这就涉及很多公民都要按照法律规定,自觉主动参与,承担法律规定义务。


王晨光说,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第1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如果违反这一法律规定,根据此次疫情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故意传播新冠病毒病原体具有下列两种情形之一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114条、第115条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这包括,已经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人拒绝隔离治疗或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并进入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的;疑似病人拒绝隔离治疗或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并进入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造成新冠病毒传播的。其他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法提出的卫生防疫措施引起病毒传播或有传播严重危险的,依照刑法第330条规定,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


王晨光认为,近期出现确诊患者隐瞒行踪、症状等极少数事例,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已对上述行为立案处理。个人行踪和身体状况虽然属于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但疫情防控期间,确诊或疑似病例隐瞒这些信息都会影响病毒传播渠道的跟踪、了解,可能对他人健康、亲友健康和社会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每个公民都应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依法如实报告旅行史、居住史、体温检测、症状等情况,履行居家隔离,自觉参与疫情防控。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编辑 樊一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