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候鸟飞抵河南卢氏县,其中还包括第三纪冰川期遗留物种——中华秋沙鸭。王文超 拍摄 新京报记者 王纪辛 制作 


新京报讯(记者 王纪辛)回升的气温催促花开草绿,也催促着冬候鸟们踏上迁徙旅途。近期,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迎来了豆雁、赤麻鸭、黑鹳等冬候鸟,其中还包括第三纪冰川期遗留物种——中华秋沙鸭。“这几年,三门峡卢氏县境内的洛河流域都能看到中华秋沙鸭,每年11月中旬飞来,次年4月中旬飞走。”卢氏县生态摄影爱好者王文超告诉新京报记者,“卢氏县水质洁净,鱼虾、昆虫丰富,符合中华秋沙鸭等候鸟选择栖息地的标准。”


黑鹳体态优美,喜欢在清晨捕食小鱼。成年黑鹳羽毛呈现金属色。王文超 摄 


对冬候鸟来说,北方气温回升后,它们将离开南方温暖的越冬地,向北飞往繁殖地。


迁徙季,光顾卢氏县域的还有凤头麦鸡。王文超 摄 


斑头雁属于高原鸟,结群迁徙。在卢氏县比较罕见。王文超 摄 


沙锥。王文超 摄 


林鹬。王文超 摄 


黑水鸡。王文超 摄  


迁徙的路上,冬候鸟会挑选适合自己习性的栖息地,进行短暂休整、补充体力。不过,不同候鸟挑选栖息地的标准也各有不同。


据卢氏县野生动物爱好者观察,每年最早光临卢氏县的冬候鸟是中华秋沙鸭。“11月中旬开始,洛河附近就能见到中华秋沙鸭活动。”王文超说,“中华秋沙鸭喜欢湍急河流,洛河河面宽阔,冬季不冻冰,符合中华秋沙鸭的标准。”


中华秋沙鸭在水中觅食后会带到岸边再吃。王文超 摄 


正准备起飞的中华秋沙鸭。王文超 摄 


在空中飞翔的中华秋沙鸭。王文超 摄 


据介绍,中华秋沙鸭是中国特有物种,也是目前世界上野鸭种类中最古老的物种,是1000万年前的第三次冰河时代少有的幸存者,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数量稀少以及对栖息地水域环境的极高要求,被人们称为鸟类中的“大熊猫”、水域环境的生态试纸。


今年光临卢氏县的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鸟类中还有黑鹳。和中华秋沙鸭不同,黑鹳喜欢挑选水流相对舒缓的水域。王文超告诉记者,“黑鹳实行一夫一妻制,但是‘恋爱期’长达一年之久,一旦结成连理,终生相守。”


飞抵河南卢氏县的还有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鸟类黑鹳。王文超 拍摄 新京报记者 王纪辛 制作


此外,成群的赤麻鸭、豆雁也都选择卢氏县域内的河流湖泊作为“驿站”,进食、休息,补充体力。


成群结队的赤麻鸭。王文超 摄



豆雁集群迁徙。王文超 摄


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野生动物爱好者经过多年观察发现,卢氏县域内山川河流交错的地貌,形成了不受干扰的天然“驿站”。近年来,随着卢氏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鱼虾、昆虫丰富,为各类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源,这些综合因素使得包括中华秋沙鸭在内的候鸟光顾卢氏县。


新京报记者 王纪辛

编辑 唐峥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