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同样大的孩子,别人家的宝宝早已经会说话,自家的却连“爸爸、妈妈”也不叫。有的家长认为这是“贵人语迟”、“男孩儿说话晚”,有的家长则担心孩子患上自闭症。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其规范的诊断名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保健中心副主任医师马扬指出,自闭症是以社交沟通障碍、狭窄的兴趣爱好和重复刻板的动作行为为核心症状的疾病。虽然表现多种多样,功能有高有低,但大部分自闭症孩子会伴随语言问题,如语言发育迟缓或者语言发育倒退。


马扬表示,语言发育跟其他神经心理发育一样有一定的规律,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多个“发育里程碑”。比如,大多数宝宝在6个月龄时能发出“mama”、“baba”、“dada”等无明确意义的音节;1岁时能有意义地开口叫“爸爸、妈妈”;2岁时能说短句……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仅仅是一个症状性的描述,不同原因引起的语言发育迟缓,表现往往也不同。”马扬举例,自闭症患儿的语言发育过程,其实是以非言语交流障碍最显著。就是说患儿可能容易同时出现手势、姿势性的语言发育落后,如眼神、对视不好,不会点头、摇头等,还会有语言理解能力受损或没有语言等。他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常伴有社交障碍、兴趣缺乏。


而智力落后儿童、构音障碍儿童的语言发育迟缓,虽然说话较晚,但基本上都有社交意愿,愿意与人交流或能听懂指令。马扬强调,临床上比较复杂的是,智力发育落后、构音障碍、自闭症等,有些临床表现、症状往往会交织在一起,不太容易分辨。


马扬提醒家长们,如果家里的宝宝“说话晚”,不要简单评估后就去做语言训练,而应该好好查一查背后的真正原因,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和语言训练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编辑 岳清秀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