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蕴涵着哪些投资机会?新基建风口之下哪些企业会坐上高速发展的列车?万物云时代是否终将来临?To C之后To B是否正在拥抱机会?日前,新京报记者专访了主导投资36氪、下厨房、石墨文档、好好住等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


王啸认为,虽然因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餐饮、旅游等消费都在2020年的开始被按下暂停键,但一级市场的投资方向和投资逻辑没有改变。


作为百度创始团队成员“百度七剑客”之一,技术出身的王啸认为,国家正加快对新基建的投入,关注提供基础技术能力的公司,5G、物联网、芯片、新能源等领域将提供一些产业链上的投资机会。




核心观点:


1 总体来看,疫情造成相对阶段性的冲击,市场形成了无人化、智能化、在线化的新共识,这种共识很可能成为未来十年创业的新动力。


2 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对大公司帮助更多,它们有资源抓住机会,小公司可以从小赛道做起,实现边缘崛起。


3 实体服务不太可能发展为纯线上化,未来可能出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但是重在亲身体验的服务难以被完全替代。


4 疫情可能对部分To B企业带来机会,对于B端来说,自动化、无人化、远程办公、远程协作等趋势将会更快速地发展。


5 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推动下,基于物联网行业数据化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将带来下一波的创业新浪潮。




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


突发事件对大公司来说是机会,对小公司而言则未必


新京报:如今,移动互联网已高度繁荣,甚至红利渐尽,你认为此次疫情是否会催生一个新时代?互联网的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王啸:随着时代发展,各个产业、各种资产、个人信息都会数字化,所有东西在网络上都可以被调度、传播、定位等,会带来大幅的效率提升。


简单来说,以前的互联网为C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数字化生活空间,现在,整个产业链数字化后,互联网不仅为C端服务,也在为B端所用,生产、流通、制造,都在数字化过程中,这里面大有可为,包括自动化、无人化、远程化等,蕴涵很多机会。


新京报:此次疫情中线下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在你看来,这次疫情会利好哪些行业(产业)?哪些行业会受到较大挑战?


王啸:目前来看,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和在线娱乐等受益最大。疫情培育了企业在线管理和远程办公的习惯,加速了这一趋势的发展进程。


此外,在线视频网站的收入和在线用户时长也有很大增长,而受损比较大的是线下服务,包括旅游、住宿、餐饮、商场等受损较大,制造业、产业链的下游的复工率、外贸订单等方面也会受到冲击和影响。


新京报:哪些行业会在经历危机后进行转型从而分化?


王啸:产业数字智能时代,效率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疫情推动了企业对效率的追求。疫情过后,只有效率好的企业才能活下来,市场集中度会提升。存留下来的企业盈利情况将好转,而且行业里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会更容易,因为企业只有使用新技术,才能持续的提高效率。


我认为,餐饮业和传统的供应链流通领域会在经历危机后进行转型,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企业都会在供应链上提高效能。


新京报:此次疫情中生鲜电商和线上办公等行业迎来短期的流量暴增,有人质疑这是一个短期的风口,你怎么看?


王啸:但凡有流量暴增,之后都会降低一些,但是也会留下一批用户。


如果风口反映了一些长期的趋势或者变化,那么流量的影响就不会完全褪去,企业可以借助这次风口重新审视业务,思考如何留存客户,修炼内功,顺势而为。


新京报: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诞生了很多大型的公司,您认为此次疫情后,是否可能出现新的TMD(今日头条、美团、滴滴出行)?最可能出现在哪个领域?为什么?


王啸:疫情会加速行业的转型和进化节奏,但是巨头的诞生很难一蹴而就。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新型巨头可能诞生在产业互联网领域。


突发事件这类变化对大公司更有意义。大公司更容易快速的抓住机会,比如在视频会议、远程办公领域,腾讯会议和钉钉是借势发展的典型案例。而小公司很难迅速调集大量资源,面对突然的变化时,不容易在短期内抓住机会。


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


线下价值仍然不可替代,小公司可从小赛道实现边缘崛起


新京报:有人称这是“万物皆可云”的时代,你认为疫情时期的云经济未来会持续影响各行各业吗?实体服务行业有纯线上化的可能性吗?


王啸:这需要分不同类型去看,比如远程办公和远程教育的发展情况不错,很有可能变成一种刚需而持续下去;然而像云蹦迪这类,还是必须线下进行。实体服务不太可能发展为纯线上化,就像特别好的餐厅,我还是愿意去线下门店,这类行业重在亲身体验。


云经济将持续影响很多行业,但是未必会发展为纯线上化,线下价值仍然不可替代,等疫情结束之后,部分用户又会回归到线下。而在线办公和在线教育等领域,未来也可能出现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发展出更好的模式。


新京报:这次疫情对To B企业会产生什么影响?


王啸:疫情可能对部分To B企业带来机会,很多企业作为供应链当中的一环,开工订单、对外贸易、物流等各方面都受到疫情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企业不得不在“开源节流”上做出转变,部分企业可能会选择线上办公,部分企业可能需要利用相关企业服务系统来提升效率,这都是ToB行业中的机会。


我判断,这次疫情会对经济产生阶段性冲击,但长期的科技演进和产业发展的脉络不会发生巨大变化。疫情只是加速了新旧的转换,降低了转换门槛。对于B端来说,自动化、无人化、远程办公、远程协作等趋势将会更快速的发展。


新京报:2011年九合创投自成立,便重点关注To B企业,为什么会看重这个赛道?


王啸:首先,九合创投具有To B领域的背景和基因,我原来在百度负责过3年企业服务,所以对To B比较了解,对于软件、SaaS、系统集成等,都比较熟悉。九合创投从成立起就关注To B赛道。


另外,从投资逻辑来看,To B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美国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在做To B,中国的To B领域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许多在中国提供企业服务的公司也都比较有价值,基于我们的长期判断,我们在这个领域涉足的较早。


新京报:近年,各大互联网巨头也开始发力To B赛道,你如何看待巨头在此赛道上的布局?


王啸:巨头在ToB赛道上的布局,更多是靠资源和技术去做一些更大的基础设施类,比如云计算、视频会议和云文档等。


而小公司则在偏解决方案层面上更灵活,更有服务精神。小公司可以从小赛道或边缘市场做起,将市场慢慢做大实现边缘崛起,建议第一是聚焦巨头没有注意到的、短期内较小但长期可能非常大的市场,第二是提前布局,早于市场机会一两年切入是比较好的,太早或者太晚都不行,时机的选择很重要。



5G产业两年后将洗牌,新基建浪潮下三年内将现并购潮


新京报:2019年为5G元年,曾有观点预计2020年5G将迎来爆发,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各行业的正常运转,你认为5G行业2020年会迎来怎样的发展?


王啸:国家正在加速5G的布局速度,5G提供的是传输能力,人工智能提供的是处理和算法能力,IoT提供的是数据。未来“5G+人工智能+IoT这三个部分可能形成完整闭环,从技术层面形成新一代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帮助整个产业进行升级和数字化。


我认为疫情短期确实可能导致市场趋于谨慎,在5G领域的投资可能也会受到影响。但从长期看,5G相关产业链的投资与5G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有关,5G基础设施建好了,相关产业链的投资将增多,相关产业也会发展起来。


我预计,2020年5G产业发展布局,将从设备端进入到应用端,设备端的发展与芯片的发展紧密相关,产业龙头将从5G的发展布局中获取大的机会,小公司则可以从5G的应用层面寻找机会。


新京报:你自己也是技术专业出身,你比较看好5G在哪些方面的应用和价值?为什么?如何看待5G在To B领域的应用?


王啸:5G的应用和价值要配合其他的技术来看,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语音识别、图象识别等技术,5G、AIoT技术将并行发展,互相促进,形成新一代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目前在To C方面,我们比较关注5G在包括AR/VR、超清视频、云游戏等领域的应用。但我们认为,5G的应用场景可能更偏产业,例如在智能制造、自动驾驶、智慧园区、数字政府、远程医疗等方面,发展机会较多。但其实,目前谈5G对To B领域的影响还有点早,要等最早的一批应用发展起来,通过尝试不同方向,发现哪些是有价值的,没有价值的也自然会被淘汰。这个市场洗牌的时间,应该会在两年后到来。


新京报:“新基建”已经成为近期最热的关键词之一,如何看待对新基建领域的投资?


王啸:在新基建的推动之下,比较成熟的大型公司将最先迎来发展机遇,例如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已经进入供应链成为供应商、技术能力强的成熟公司,将有机会参与到新基建引领的第一波浪潮中。


在“新基建”的浪潮中,小公司有技术,但没有市场能力,大公司为了抢产品成熟的时间,会通过兼并小公司快速推进产品发展进而争夺市场,未来两三年内可能出现并购潮。



新一代基础设施是下一波创业机会的核心来源


新京报:你曾表示九合创投投资主要聚焦在新科技、新产业和新服务赛道,疫情之后,投资方向是否会有变化?


王啸:大的投资逻辑是没变的,只是在疫情的短期冲击下,一些赛道上布局的速度或思考的程度会加深。


国家正加快对新基建的投入,关注提供基础技术能力的公司,像5G、物联网、芯片、新能源等领域,这部分可能会给市场和我们提供一些产业链上的投资机会,我们会加大投资力度。


我认为,新一代基础设施是下一波创业机会最核心的来源。上一代基础设施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造就了微信、快手、美团等基于视频、通讯、本地服务的新型巨头。在前两代基础设施即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中国经济完成了数字经济上半场的进化。未来,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推动下,基于物联网行业数据化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将以效率为核心目标,重塑各个行业的生态,造就新型的行业巨头,这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大方向。


新京报:2019年对很多创业企业来说本就是一场资本寒冬,疫情更是加重了这种情况,相关状态会持续多长时间?如何看待近年的投资遇冷?


王啸:预计相关影响会持续到Q3。我认为,投资有冷有热,如果一直太热,无论对于风投还是创业者都不一定有利,可能会在一些没必要的竞争上提高摩擦成本。受疫情影响,投资环境肯定比之前冷很多,但对于创业和投资而言,冷的市场环境并不一定是差的市场环境。很多伟大的公司都诞生于经济下行的时期。


新京报:疫情对创业者(企业)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哪些影响是致命的?创业者普遍关注的现金流问题该如何解决?


王啸:目前在短期冲击下,现金流问题对企业是最重要的,没有现金流肯定不行,创业者至少要储备9个月的现金流,才能保证正常运营。现金流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靠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另一方面要靠风投和银行贷款等方式来解决。


新京报:你对各单位在疫情下的经济扶持有什么建议?对创业者有什么建议?


王啸:我的建议就是进一步减轻企业的负担,给创业者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对于创业者而言,从市场规律和良性运营方面来看,进行组织优化是有必要的,因为企业一旦收入减少而组织架构存在问题,那么造成的亏损将使整个企业难以维持运转。


建议创业者要更关注自身的造血能力,企业保证自己能存活就有机会。要提高效率,将业务做得更加精准,不要把业务线拉得过长,而且要提高销售能力,专注于一些能产生现金流的业务,不要去烧钱。


新京报:疫情对整体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你觉得这些影响会成为持续的冲击还是长期发展的动力?


王啸:这次疫情很可能会促进在线办公,工厂的无人化、智能化,医疗,新基建等产业加速发展。实际上,企业的在线化、柔性供应链等已经不断地有创业公司在尝试去做,也早已形成了一波投资创业的机会,只是这次疫情加速了它们的发展。


总体来看,我认为它还是一个相对阶段性的冲击,对于整体的消费、技术的长期发展,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确实是形成了一些新的共识,即无人化、智能化、在线化的新的共识。这种共识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十年创业的新的动力。


新京报记者 程子姣 实习生 戴纳 


编辑 徐超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