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数据于4月17日如期公布。在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很多行业企业全面停工抗疫的情况下,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在这个时间段里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有充分的预估,经济数据的公布只是证实了这种预估。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下降6.8%。当这个数据出现的时候,市场对此也平静接受,A股市场反而因“靴子落地”破除悬念,出现了上涨行情,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兑美元的走势也保持着上涨。


尽管市场对于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下降已有预估,然而这毕竟是我国自1992年开始公布GDP数据以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这也表明我国经济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出现了严重问题。但是,从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正是由于一季度GDP数据的跌落在市场的预估之中,因此当它真正出现的时候,市场并没有将其视为重大利空,在A股市场上反而被认为是“利空出尽”。这种状况更多地表明了市场尽管认可了一季度经济的不尽如人意,但对未来的经济运行仍然是抱有信心的。


但是,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现负数,仍然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情况。中国在最近几年,GDP增长速度逐年走低,尽管这是经济转型带来的正常反应,但仍然反映出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原来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在转换。前几年以GDP增长为指挥棒的做法曾经受到舆论批评,地方政府唯GDP增长“马首是瞻”的做法埋下了很多值得注意的社会经济隐患,但GDP高增长一个现实的好处不仅仅在于给地方官员创造了政绩,更重要的是它给城乡居民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伴随中国经济曾经出现的高增长,是中国城乡居民的就业率一直保持了较好纪录。而今年一季度GDP出现下降,伴随的问题便是很多企业因为疫情的影响而按下“暂停键”后,目前复工复产面临困难,导致大量城乡居民的工作岗位不能保证。居民就业得不到保证,就会影响到消费市场的活跃,影响到企业复工复产后的持续经营,反过来又很可能会导致居民就业率的进一步走低。


因此,尽管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现负值在预估之中,但依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实际上,中央政府对此已有谋划和运筹。疫情肆虐之下,不仅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同样严重的是经济增长得不到保证,从而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因此,在今年3月初疫情传播在一些地方被阻断以后,中央已经对复工复产作出了精准部署,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围绕着支持复工复产,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举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各类企业的复工复产率已经超过七成,如果单看3月份的数据,其实大多已经接近疫情暴发前的水平。因此,如果把时间维度拉得足够长,可以乐观地作出一个新的预估,今年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将可实现由负到正的转变,而全年的经济增长率,仍可接续前几年的运行状态和水平。


在当天公布的一系列数据中,有两个数据引人注目,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5.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这两项指标的下跌幅度都远远超过GDP的下跌幅度,而它们在国民经济的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也提醒我们,接下来的政策举措,应该更多地在激励民众消费和适当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上倾注注意力。疫情之后,居民消费意愿受到压抑,企业难以正常运营又使居民收入锐减,这些都会损害社会消费力的发挥。现在,一些地方推出了向辖地居民发放消费券的措施,中央政府有必要总结这些地方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向居民发放消费券,以此来激发社会消费力的涌出,提升市场景气。另外,基础建设投资对于提升就业是一个能够收到立竿见影效果的门类,各级政府应抓住目前的时机,推出一批急需的基建项目,以此来凝聚市场人气,提高就业率。消费活跃,基建活跃,就为经济保持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基本盘,可以有效地提高GDP水平。


按照党中央绘就的“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国将在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决定了今年是关键的一年。因为疫情的影响,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现下跌,这虽然意外,但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政府要切准目前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病灶”,精准施策,在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来拔除这个“病灶”。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紧迫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优化完善疫情防控举措,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复工复产的条件,不失时机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畅通“三个循环”的要求,切准了疫情发生以后我国社会经济运行中新出现的阻点和痛点,指明了当前复工复产必须重点抓住的环节,有利于复工复产顺利推进并保证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不出现大的问题。而要达成这“三个循环”,则需要各级政府以更积极的态度,力度更大的手笔来扶助企业,扶助民众,使经济社会尽早走出疫情的阴影,恢复到稳健运行的良好状态。


周俊生(财经评论人)编辑 陈莉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