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我们习惯把自己封闭起来。别人给你温暖,甚至你自己想要接受别人的温暖的时候,都接受不到。”


4月17日晚,刘若英主题为“陪你”的线上演唱会,在唱完第一首歌后,她坐在高脚凳上这么聊着。讲完这句话,刘若英沉吟片刻,接着说:“所以,唱歌吧。”


刘若英和团队伙伴,图源其微博。


刘若英昨晚温暖了几千万人,在直播平台,这场线上演唱会的人数一度达到2600多万,而如果全平台加起来,演唱会的观看人次则上亿。这个恐怖的数字创造了多项纪录,可以说就连流量艺人注水造假也不敢刷到这种程度。以刘若英的出道年份和江湖地位已经并不需要再去证明什么,但昨晚她还是证明了一个具有国民度的歌手引发的集体共鸣能创造多大的声量。


从1995年在滚石唱片发行第一张唱片《少女小渔刘若英的美丽与哀愁》到如今,刘若英作为歌手出道已经足有25个年头,而再过两个月她就要迎来自己的50岁生日,放眼整个华语乐坛,能够维持这种乐坛生命周期的歌手屈指可数。


所以时至今日,我们为什么仍然在听刘若英?疫情期间各种音乐现场活动的停办自然是一方面,但更多的依然在于刘若英本身的吸引力。刘若英身上有完整的华语乐坛的烙印,这可能是其他歌手都不具备的一点。


《少女小渔刘若英的美丽与哀愁》封面。


第一个烙印,是她成长于滚石唱片的师徒制培养模式,在彼时人情味浓郁的乐坛里出道,整张专辑都带着滚石其他知名制作人的影子。在《为爱痴狂》等作品中副歌明显的和声,就足以给听众温暖。


第二个烙印则是对日本良曲的翻唱,《后来》《很爱很爱你》翻唱自日本组合Kiroro,《原来你也在这里》翻唱自中岛美雪,《光》翻唱自玉置浩二,上世纪九十年代华语乐坛原创力量崛起后,对日本流行音乐的翻唱一度式微,而刘若英能够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凭借这几首歌打下江山,既是时也命也,也是她本人对这几首歌的演绎极具个人特色。


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笔者并不对这些翻唱抱有任何偏见,更何况刘若英本人也并不避讳这些代表作有日本原曲的事实,她甚至直接把Kiroro请到演唱会上,三人合唱中日双语版的《很爱很爱你》,中日音乐人的这种惺惺相惜,与其用“奶茶汉化组”这种外号来嘲讽,倒不如珍惜这种可贵的火花。


第三个烙印,是华语乐坛可贵的情谊。


刘若英点赞五月天阿信的微博。


昨晚的演唱会上,刘若英演唱的曲目从老牌滚石的《漂洋过海来看你》和《爱的代价》,到滚石曾经最大竞争对手飞碟唱片的《亲爱的小孩》,到和刘若英同期的滚石与相信音乐的伙伴五月天,以及同是独立乐团出身的吴青峰,再到陈奕迅的《Shall we talk》,还有乐坛相对新生力量的白安、李剑青与魏如萱,这些歌手本身和刘若英事业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交集,而私下里更是好友,可以说刘若英昨晚的演唱会本身,就是一部华语乐坛编年史。


你在如今的华语乐坛里其实根本找不到这种情谊的存在了,微博搜索“糊坛”两个字,几乎都是年轻歌手们的粉丝嘲笑整个乐坛,顺便把自己的偶像说成是整个华语乐坛的救世主。而曾经尊重其他歌手、更尊重自己音乐的那个华语乐坛,正渐行渐远。


而中国听众最喜欢的成人抒情,如今的歌手也不屑于做了,他们把目标放在让欧美听众认可,把自己的唱片套上一堆花哨的概念。笔者并不反对这种进取精神,但本应最该被尊重的听众本身,却正在被如今的歌手们忽略。


这场线上演唱会的可怕流量,除了为刘若英本身感到欣慰与开心的同时,我同样希望它会是一个信号,能够向如今年轻的音乐从业者们传达:尊重音乐、尊重同仁、尊重听众,永远都不会是过时的事。


□陈小寒(乐评人)

新京报编辑 吴龙珍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