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姜慧梓)4月20日,北京市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6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6%。

 

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庞江倩表示,新冠疫情对北京一季度经济产生较大冲击,但随着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3月份主要指标呈回升趋势。二季度,随着疫情防控成果的巩固,市场活力和动力将进一步增强,全市经济将加快恢复。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防疫常态化背景下,北京经济社会如何与疫情防控统筹发展?如何落实“六保”?

 

焦点1

GDP同比降6.6%,二季度经济走势如何?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6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7亿元,同比下降22.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09.6亿元,同比下降17.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539.9亿元,同比下降4.8%。

 

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庞江倩表示,新冠疫情对北京一季度的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随着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改推进,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势头,有恢复有保障有潜力。

 

庞江倩介绍,全市经济在逐步恢复,随着各项政策落实推进,开复工率较2月底有较大幅度提升,主要经济指标有较大回升。服务业一季度增加值下降,但优势行业表现出较强韧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各行业较2月相比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同时,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物资都得到较好保障。疫情期间,超市实现零售额增长16.9%。物价涨幅有所回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低收入农户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

  

对于二季度经济情况,庞江倩表示 ,3月份主要指标出现回升势头,基本民生有效保障,新兴动能成长。二季度,随着疫情防控成果的巩固,市场活力和动力将进一步增强,全市经济将加快恢复。

 

“虽然外部形势更加复杂和严峻,不确定因素增多,但是北京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整体呈回升改善、持续向好的势头。”庞江倩说。

 

焦点2

3月就业形势好转,就业压力何时减轻?

 

一季度,北京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3%,保持平稳运行。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新闻发言人卞晶表示,一季度由于疫情影响和春节季节性因素叠加,北京城镇就业压力加大。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全市复工复产加快推进,3月当月全市城镇就业回升,就业形势开始好转。

 

卞晶表示,由于疫情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二季度北京就业形势仍然面临很大压力。整体来看,北京就业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下半年就业整体压力将所有减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其中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地区劳动力等是“稳就业”的重点群体。目前,北京市人社部门已出台多项举措稳就业,并针对高校毕业生、返岗劳动者和就业困难群体出台具体服务举措。

 

北京市明确,为重点企业提供职业介绍服务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疫情防控期间给予一次性就业创业服务补助。急需物资生产企业可享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同时,北京市要求,各类用人单位不得以来自疫情严重地区为由拒绝招用相关人员。

 

对受疫情影响较大,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中小微参保企业,可按6个月的上年度北京市月人均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参保职工人数,返还失业保险费。据介绍,目前已向4750家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惠及109万职工。

 

为应对疫情冲击,人社部等相关部门此前已出台系列措施“稳就业”。比如,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农民工返岗“点对点”服务、社保助企“免减缓”、失业保险援企稳岗、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

 

从效果来看,2月份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1239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因免征社保费直接受益942亿元,大型企业因减收社保费直接受益209亿元;1-2月,共向219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61亿元,为领金人员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13亿元。

 

焦点3

线下消费减少、居民收入放缓,如何促消费?

 

一季度,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6.5亿元,下降21.5%。其中,商品零售额2564.6亿元,下降19.0%,餐饮收入151.9亿元,下降48.4%。网上零售表现活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网上零售额为807.4亿元,增长15.9%。

 

同时,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74元,同比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9%。四项收入“三升一降”:工资性收入同比増长4.9%,转移净收入增长9.6%,财产净收入增长2.3%,经营净收入下降29.1%。

 

为促进消费,近期多地探索发放消费券,实施2.5天假期。同时,在相关政策支持下,中小微企业逐渐被激活,其提供的大量服务和消费也随之“回暖”。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市政府专家咨委会委员李国平认为,消费券由于有时效限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花出去”,因此在短期内对刺激消费是有较好作用的。

 

李国平同时强调,发放消费券同时也会对低收入人员和困难家庭有一定帮助,比如消费券的消费范畴可以覆盖到所有生活日用品,这样就解决了低收入人员和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保住了基本民生。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教授赖阳也认为,发放消费券不仅促进消费,实际上也是保基本民生;同时,保住了民生,消费者没有后顾之忧,消费自然会增长。

 

李国平同时提醒,在实践环节,消费券到底发多少,怎么发,给什么人发需要充分考虑,特别是在低收入和困难家庭的认定方面。

 

赖阳认为,除增加居民消费能力外,丰富消费供给,使消费供给更加适应需求也是促消费的关键。实体商业受到明显冲击,资源处于闲置状态,企业可以考虑与第三方平台合作,通过平台将实体商业的资源进行整合,给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焦点4

疫情期间催生的新业态未来如何发展?

 

疫情催生了新兴经济发展。1-2月北京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企业收入增长9.6%;线上消费增长,一季度北京线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网上零售额增长15.9%;新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7成以上。

 

庞江倩表示,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在疫情期间业务量增长明显,无接触配送、直播零售等新业态也在加速发展。这些都加速了北京经济发展,为北京未来的经济增长带来新动能。

 

同时,在经济结构上也进一步增强了北京经济的韧性,比如高精尖技术等实现了较快增长,金融服务业增势良好,这些都提供了较好的支撑。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增长明显,也为后续的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外,科技创新为抗击疫情提供了技术支撑。

 

“疫情让我们认识到了北京在城市建设中的短板,未来也会补齐短板,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庞江倩表示。

 

关于疫情期间催生的新经济未来如何发展,赖阳认为,疫情期间催生的新型消费需要进一步巩固,扩大其规模和效率,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尽快打通末端物流,在防疫措施到位基础上,让更多的商品能送到消费者家里”,赖阳表示,虽然现阶段北京已经提出有序推进快递等进入小区,但落实仍有困难,需要尽快推进,释放因此被抑制的消费需求。

 

赖阳认为,北京作为首都,相比其他城市具有一定特殊性,防疫标准或许更为严格。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上述促消费措施的关键在于要以保证疫情防控为基础,实体商业势必要进行提升。

 

焦点5

北京推“新9条”,保市场主体作用多大?

 

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六保”中,市场主体既承担居民就业,也关系基本民生。根据官方数据,中小企业承担了北京七成以上就业,同时占北京约80%经济比重的服务业中也集中了大量中小企业。

 

这部分中小微企业成为疫情下受冲击最大的群体。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4.8%。同时,一季度企业所得税收入305.6亿元,下降20.7%。北京市财政局称,企业所得税下降主要是去年同期高基数,以及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经营活动减少导致。

 

为应对疫情冲击,保中小企业发展,北京拿出具体举措。2月5日,北京市发布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16条措施(“16条”);4月17日,北京市再出9条举措(“新9条”),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影响,保持平稳发展。

 

“新9条”延续并发展了“16条”,在“输血”基础上进一步“造血”。“不仅要帮助企业解决成本、资金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帮助中小微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循环起来,正常开展业务。”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说。

 

记者注意到,“新9条”侧重在为中小微企业减免房租、畅通融资渠道方面发力,其中5条都与积极促进中小微企业业务发展直接相关,并突出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和帮扶。

 

赖阳认为,贴息贷款等支持已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很多企业拿到贷款开始经营,企业进入良性循环。但同时也要注意到,疫情期间很多行业企业暂时无法正常经营,现阶段企业拿到贷款实际上是一种压力,复工了就要给员工正常发薪,但复工不等于复产,如果没有收益,企业就面临贷款偿还压力。

 

再比如,有的业态属于联营百货店,不收取租金,尽管此类业态也受到疫情冲击,但无法享受房租补贴的支持政策;有的大型商业设施存在多个经营主体,但共享一个执照,这样很多支持政策都无法享受。赖阳认为,相关的支持政策在逐步递进出台,下一步覆盖的范围可以更广,关注到企业更深层次的困境。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陈思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