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娇颖)记者今日(4月26日)从北京市住建委获悉,《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版)》正式发布,自今年5月7日起施行。北京老城内,即二环路以内(含护城河及其遗址)区域的胡同、院落、房屋如何修,有了明确的技术规范与评价标准。

 

北京市住建委表示,下一步北京将建立老城保护修缮专家委员会,推行老城房屋修缮与保护实施方案专家评审制度。东城区、西城区依据《导则》对修缮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形成街道责任规划师把关、专家支持、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共治决策机制。

 

北京老城内适用,分三类院落五类建筑修缮

 

据介绍,《导则》适用于北京老城内,即二环路以内(含护城河及其遗址)的区域,除文物保护单位、普查登记文物、历史建筑(含挂牌院落)以外的胡同、院落和房屋,进行修缮保护、使用功能改造、市政设施改造、风貌和环境整治提升工程。


《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适用范围。图/北京市住建委 


其中,历史文化街区外的胡同、院落和房屋,其外立面、公共空间等可视范围内的修缮工作执行《导则》。老城区域以外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保护修缮,可参照执行。

 

《导则》从院落和房屋两个维度对修缮等级进行了细分,包括三类院落、五类建筑。适用范围内的院落、建筑均可对号入座,分别对应不同的修缮标准。各区可以按照分级分类情况,制订年度修缮工作计划,合理安排修缮顺序。

 

为了增强实操性,《导则》用四部分附录及大量图例、照片,展示了四合院中常见的各部分传统工艺做法、传统风貌建筑工艺标准、正负面清单及装配式做法。

 

正负面清单中,用照片的形式列举了目前在老城内存在的一些错误施工方式,比如属于院落二门的垂花门用作宅门,用蓝机砖砌筑代替传统墙体砌法,粉墙(白墙)、黛瓦(黑瓦)不是北京胡同四合院应采用的色彩等。据悉,正负面清单作为今后《导则》动态更新的主要内容,将会不断总结和更新。

 

保护历史原状,避免外来文化元素移植

 

北京老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共38片,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如皇城周边、中轴线两侧的区域;东四、西四等传统居住区;大栅栏、什刹海等传统商业区;国子监-雍和宫、法源寺等文化代表地周边。

 

对于分类中的二、三类建筑的修缮,《导则》要求应最大程度的保护有价值的历史信息,保护历史原状,按照原形式、原结构、传统规制做法进行修缮,更新内部设施。

 

比如,建筑物原有的石活要尽量保留,不宜剁斧见新;石雕等装饰性构件应保留,并按原形制进行恢复、修补;门窗应按原有形式恢复;房屋的屋面应全部恢复传统形式,如合瓦、筒瓦、灰平台等;各类新添配的构件表面要按传统工艺处理,不应有现代工具加工痕迹。

 

《导则》还特别提出,修缮后要符合区域文化要求,避免外来文化元素的移植,避免“南装北饰、内衣外穿”。诸如将江浙皖地区的建筑形制、色彩、窗格等用于北京老城区,将室内装饰手法或纹样、色彩用于外檐或铺面装饰的行为,垂花门用于街面等“南装北饰、内衣外穿”的做法要避免。

 

此外,环境整治要求挖掘区域历史文化特色,注意保留和恢复胡同内原有的上马石、拴马桩、泰山石等文化元素,塑造具有老北京文化特色的胡同空间。


北京东城区雨儿胡同25号院改造对比。图/北京市住建委


最大限度保留原形,应用新材料改善居住条件

 

《导则》对修缮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也提出了要求,选择材料要充分考虑风貌保护、使用功能、绿色节能等方面要求,注重传统建材和新型建材的有机结合,并根据材料使用年限分级分类,合理使用。

 

《导则》提出,要最大限度的保留原形制、采用原工艺、用好旧材料。在满足安全性前提下,旧材料旧构件优先原地使用,优先用于地区重点保护院落的修缮,其次是胡同可视部位的建筑修缮,再次是院内建筑可视部位的建筑修缮。对于一些在不露明处保存完好的旧构件拆下后,可用于露明部位。对部分不满足原功能的旧材料旧构件,可作为非承重性围护构件、装饰构件,适当降级使用。

 

在与传统风貌协调的前提下,《导则》也提出传统建材与新型建材有机结合使用。主体结构材料可选用工艺成熟、性能指标满足房屋安全需要的复合型材,墙体材料选用满足现代宜居生活的节能保温复合材料,门窗选用节能门窗,屋面材料需满足保温和防水要求,院落地面铺装宜采用透水材料。

 

同时,《导则》提出可以运用BIM技术、绿色节能建材、装配式装修等,重点在厨房、卫生间等群众的痛点难点问题上给予技术支持,改善居住条件。

 

■ 专家声音

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协会副会长刘大可:

 

纵观我国的城市建设史,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建设而又不断引起争议的情况之中。对于建筑形象而言,也一直是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在此之前的多年,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形象该如何把握,始终处在前面做了后面又争议不断的情况之中,对四合院“拆”与“保”的争论也始终没有停止过。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对于多年争论给出了答案,把各种理念及看法都统一在“老城保护”、“应保尽保”、“老城不能再拆”和“恢复性修建”等原则上来。《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版)》是根据新总规编制的,是为了具体落实新总规而编制的,实际上是对新总规在北京老城保护问题上的细化了的实施标准。

 

《导则》的特点很多,亮点也不少。比如,许多人在欣赏馆藏文物时是“以旧为美”,而在欣赏建筑文物时却是“以新为美”。对建筑“以新为美”的审美习惯,是导致北京古都风貌受到建设性破坏的重要原因。这部《导则》用一些具体规定(例如规定尽量使用旧砖旧瓦)在引导人们能像欣赏馆藏文物一样去欣赏北京老城,具有很大的意义。

 

新京报记者 吴娇颖

编辑 丁天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