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刘臻)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将在5月1日起开始实施,那除了生活垃圾之外,剧场这类未来会定期举办大型活动而产生非生活类垃圾的公共场所,如何引导观众及工作人员做好垃圾分类?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大剧院行政事务部部长王璟明。


据悉,截至四月底,国家大剧院已根据要求和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制定了《国家大剧院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管理方案》,并结合剧院工作特点,将具体的垃圾分类工作细化到除日常工作生活所产生的常规垃圾外,对剧目演出装卸舞台,以及活动背板、展陈所涉及的施工作业期产生的垃圾进行了分类要求及清运工作须知的制定。


国家大剧院已完成垃圾桶更换。


工作垃圾

每部门专设垃圾分类管理员


最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虽然实施在即,但王璟明告诉新京报记者,国家大剧院其实从年初就着手计划制定《国家大剧院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管理方案》。人员安排上,剧院每个部门设定了一名垃圾分类管理员,专门负责垃圾分类管理的统筹工作,并组织员工学习《国家大剧院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管理方案》并进行专项培训。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副院长兼任 “垃圾分类管理小组” 领导小组的组长,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作为成员单位的成员,专门建立管理工作群,便于工作沟通和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同时,剧院已在公共区域、办公及后台区域的卫生间、水房、楼梯间及通道等地点设置更换了分类垃圾箱,并张贴垃圾分类提示海报,方便员工及时对垃圾进行分类。


王璟明介绍国家大剧院办公区域内,一般会在每个办公室放置“可回收和其他”两种垃圾箱,而以前每个工位上的小垃圾桶,此次行政事务部强行收回。考虑到办公室常有需要加班的人员,势必会产生一小部分厨余或有害垃圾,但考虑到这两类垃圾产生的量均较小,便以就近为原则,在办公的公共区域合理分配小部分相关类型的垃圾箱,便于部分员工使用。


引导分类

复演后大厅将设专人指导


按照国家大剧院的功能要求,垃圾分类桶分布区域主要供观众、演员、大剧院员工三类群体使用。王璟明表示,在北门的公共区域中,放置了两组“四分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垃圾箱,方便引导观众进行垃圾分类投递,完全可满足处理观众开场前用简餐后产生的厨余垃圾,及水瓶、废纸等垃圾的再回收,甚至包括回收废旧电池类有害垃圾等集中回收。


大厅等公共区域垃圾箱已完成更换。


对于未来剧场可复演后,如何引导观众垃圾分类,王璟明介绍,“首先,剧院设置了专门的垃圾分类管理员,保洁公司也会给相关工作人员制作专门的服装及袖章,将来复演,大厅北门的公共区域会见到他们在那里宣传、指导、监督及帮助收集,做到一人多职。” 另外,王璟明透露,剧院还会在公共区域张贴有关垃圾分类宣传的材料与宣传画,行政事务部也将与品牌部合作,利用剧院的多块电子滚动屏幕,进行垃圾分类的重点宣传。


舞台垃圾

剧组需按规定自行清运


剧院的工作不同于普通文职公司,因有舞台拆装台等活动进行,将会产生不同于生活垃圾的背板、展陈等施工作业期垃圾。王璟明表示,等未来有演出时,行政事务部会提前与舞台技术部、演出部、剧目制作部三大主责部门沟通,由各主责部门监督、督促相关施工作业单位及时负责清运工作。由舞台技术部牵头,演出部和剧目制作部则负责向演出团体传达和宣传大剧院的垃圾分类的相关要求,要求他们在剧院复演之后,若有在装、拆台等施工作业期间产生的垃圾,需要分类收集自行运走。王璟明认为,“好在演出团体的大部分物资都是可以重复利用,如相关演出单位不能清运的,可与行政事务部协商后委托清运公司有偿清运。”


而在演职人员流动密集的区域,后台也放置了四分类垃圾桶。王璟明透露,按照这些区域垃圾桶合理的分布,目前剧院新购置的分类垃圾箱420多个,算上原来140多个垃圾箱重新贴标再利用,目前剧院垃圾箱总数达到560余个,同时,位于台湖的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也同时启动了这项工作。


新京报记者 刘臻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