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周依)4月30日,记者从北京市房山区获悉,该区已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其中,对农村地区居住区垃圾分类的要求与城市有所不同,包括鼓励探索厨余垃圾就地堆肥等处理技术,以减少外运成本开支。

 

据了解,为落实北京生活垃圾分类“新规”,房山区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其中提出主要目标是,2020年乡镇(街道)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的占比达100%。

 

记者注意到,对农村地区,方案提出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垃圾分类,具体要求与城镇地区有所不同。

 

如在分类投放环节,针对居住区垃圾分类点设置,均要求以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为基本分类组合,每个小区/村至少设置一处以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为基本分类组合的分类投放站,并在投放点公示垃圾分类常识,但针对暂存点设置的要求有所不同。在城镇地区,提出有条件的社区应因地制宜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暂存点;在农村地区,则提出每村应至少配备一处有害垃圾、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园林废弃物投放暂存点。

 

在分类收运环节,针对城镇地区居住小区提出,督促物业服务企业依法履行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义务,物业企业和其他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与具有资质的生活垃圾收运单位签订服务合同。在农村地区,则要求各乡镇与有资质的生活垃圾收运单位签订各品类垃圾收集运输服务合同。

 

在具体收运过程中,均提出垃圾收运单位根据小区/村实际,采用“桶换桶”、“桶车对接”等分类收集模式,确保全过程密闭、无二次污染。而针对农村地区还提出,鼓励有条件的村实施每户设置两桶,即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两个投放桶,村组织定时定点收集到集中暂存点,再由有资质的清运单位运输的收运模式。

 

此外方案还提出,在农村地区,鼓励各村委会积极探索厨余垃圾就地堆肥等处理技术,减少外运成本开支。

 

新京报记者 周依

编辑 白爽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