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张羽)临近夏收时节,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小麦收割工作。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冬小麦已进入成熟期,种植户们也已经陆续开始准备收割。据当地小麦种植户介绍,由于近日连续的降水,小麦收割工作一直断断续续,部分农户因降水一直没能开始工作。有种植户表示,由于天气和此前疫情的影响,小麦产量将有所下降,但总体影响并不算大。

 

机手操作收割机进行麦收。受访者供图


疫情期未及时追肥使麦地小幅减产

 

全国小麦逐步进入夏收时节,来自湖北省荆州市的种植户郑群星这几天也忙了起来。小麦成熟迎来收割,最怕遇到降水天气。对郑群星和他合作的机手来说,这几天的麦收工作算不上顺利。

 

郑群星承包的家庭农场位于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总面积约1600亩。前天(5月12日)下午,他的农场正式开始麦收作业,但随后不久就遇到了降水天气。直到今天(14日)中午,机手仍未开工。到现在只收了不到100亩的小麦,“如果不变天的话,最近三天应该已经进入麦收的高峰期了,现在只能等雨天过去”。

 

由于近期雨水较多,部分新收的小麦正在晾干。受访者供图


据郑群星介绍,除了收获期遇到降水外,今年冬小麦的生长条件整体偏干旱。麦苗下地后的冬季温度偏高,加上降水较少,使得早期小麦地里的苗情比较差。

 

“从近3年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小麦产量低于去年,但是高于前年,在1100斤左右,虽然说是减产,但具体情况还要看后续的收割工作,总体上影响并不大,去年小麦产量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天气条件比较好。”

 

郑群星表示,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在于前期肥料没能跟上,影响了麦苗的生长。据他介绍,每年2月初应该是冬小麦追肥、施药的时间,但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自己一直在村内。虽然农场与自己相距不过4公里,但仍不能外出进行田间工作。

 

“防疫工作比较严格,当时自己储存的肥料也不太够,也不能雇人来工作,大概临近3月,我们才到农场进行田间管理。当时看苗情长势不是很好,只能靠后期的补救,好在3月之后小麦生长期期间天气情况比较好。”

 

部分跨区麦收工作者还在路上

 

3年前,郑群星开始与跨区麦收机手合作来提高小麦收割效率。在此之前,自己农场的麦收均是由自家的亲戚朋友完成,两台收割机最快也要一周才能完成。

 

“会开不会修,而且操作上专业性也不是很高,收上来的小麦保证不了质量,后来就找外省的机手,天气好的话1600亩地3、4天就能完成。”

 

但今年,部分机手尚未出发,郑群星能合作的人也少了一些,“黑龙江的、山西的、江苏的都有,今年有些机手就没能过来。”

 

雷亚强是陕西宝鸡人。每年4月,他和车队都会从老家出发前往全国各地进行夏收作业。从最早的湖南一路北上,途经湖北、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

 

目前,雷亚强正在湖北省荆州市进行麦收工作,他与车队部分同事于11日抵达。而荆州,正是他今年跨区作业的第一站。据他介绍,相比往年的出发时间,今年迟了大约半个月。到目前,共有9辆收割机的车队只来了3辆,另外还有3辆正在路上,预计明天抵达。

 

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受访者供图


雷亚强告诉记者,出发延迟、部分机手未到位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家人的担心。而在跨区运输和工作环节,今年同往常并无太大差别。

 

“往常的话我们是先到湖南收油菜,一般4月20号左右就出来了,但是今年因为肺炎疫情,家里人都比较担心,所以就等了一段时间。加上我们和这家农场负责人都很熟,连续合作了3年,所以第一站就到他这里来”。

 

雷亚强告诉记者,今年跨区麦收作业中,机手们的随行物品带得更多了。口罩、手套、消毒酒精,均是为了防疫所需。

 

“大家吃饭休息也都会更注意一些了,不敢去饭馆吃,经常就是买点泡面、火腿,等到荆州这边收完之后下一站再到襄阳”。

 

相关部门:小麦总产量保持增加态势

 

记者从荆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荆州市夏粮以小麦种植为主,同时有冬马铃薯和蚕豌豆等杂粮零散种植。据县市区上报数据分析,今年荆州市小麦呈面积减、单产增、总产增态势。

 

据了解,荆州市夏粮播种面积253.86万亩,其中包含小麦面积246.07万亩,同比减少2.07万亩。预计今年小麦单产207.34公斤/亩,较上年增2.34公斤/亩,预计总产51.02万吨,比上年增0.21万吨,增幅0.41%。

 

天气方面,夏粮夏油生长期间,气象条件总体较好。但3月底出现倒春寒天气,由于降温、降水明显,风力较大,导致18.82万亩小麦,4.34万亩油菜受灾。

 

在病虫害方面,发生时间早于同期。其中,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比去年偏重,且扩散范围较广。经后期田间管理与及时应对,夏粮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农业农村局方面建议,种植户近期应关注气象,抓好抢晴收割,防范“烂场雨”,同时做好农机调度预案,统筹调剂,开展农机跨区作业。

 

新京报记者 张羽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