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多项关键性指标有所好转。


工业方面,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3月份则为下降1.1%;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9%,降幅比1~3月份收窄3.5个百分点。


服务业方面,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4.5%,降幅比3月份收窄4.6个百分点。1~4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9.9%,降幅同样比一季度收窄1.8个百分点。


投资方面,前4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约达13.68万亿元,同比下降10.3%,降幅比1~3月份收窄5.8个百分点。


消费方面,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总额)约达2.82万亿元,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1~4月份,社零总额同比下降16.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8个百分点。


不过,即便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有所改善,国家统计局仍指出,当前境外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经济稳定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


三大产业投资齐回暖 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收窄


上月,投资明显回暖。分产业看,前4个月,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8%,降幅也分别比一季度收窄8.4、5.9及5.7个百分点。同时,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1.8%,制造业投资下降18.8%,房地产开发投资更是仅下降3.3%,降幅分别比一季度收窄7.9、6.4及4.4个百分点。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新京报记者表示,4月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三大分项均有所改善,尤其是房地产与基建投资单月增速分别回升至6.9%、4.8%,主要原因是疫情好转后,建筑业赶工加快,加上货币政策极度宽松以及财政政策力度加大,此项投资单月增速回到相对正常的水平。


“后续,由于地产竣工仍然是两位数降幅,交房压力下,房企施工强度会提升,叠加货币宽松下房贷利率稳步下降刺激购房需求,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会继续修复。随着专项债大规模发行、后续财政政策支持、新基建大幅推进,预计基建投资修复仍是相对确定性线索。”潘向东认为。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观点也认为,4月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进一步好转,企业积极复工复产,疫情对企业的影响进一步减弱。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投资冲击较大,但前4个月的高技术制造业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投资仍增长15.4%。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投资也分别增长28%、25.6%、12.5%,这说明我国经济从高速到高质量发展的过渡期已经显现一定成果。


社零总额降幅收窄 前4个月网上零售额由跌转涨同比增1.7%


此外,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也有所回暖。 数据显示,4月份,社零总额达2.82万亿元,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


其中,基本生活类商品较快增长,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和饮料类同比分别增长18.2%和12.9%。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改善,4月份,通讯器材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12.2%及6.5%,比3月份分别加快5.7和0.4个百分点。


同时,网上零售较为活跃,1~4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约达3.07万亿元,同比增长1.7%,而一季度则为下降0.8%。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15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坦言,虽然消费回归的势头仍然面临一定挑战,在消费端仍然会感受到这种压力,但是,短期来看,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生产生活秩序的逐步回归,消费的环境在逐步改善;长期来看,消费复苏的势头也是有条件得到持续的。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从数据上看,4月份消费市场已明显回暖,具体表现为同比降幅的收窄、网上零售额的增长等。这主要源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以及各行各业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此外,各种消费刺激政策,比如各省市发放的消费券等,也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在,餐饮、旅游业慢慢有了起色,也能促进社零总额回暖。从结构上来看,网上零售表现亮眼,这是因为疫情促使消费者“触网”,电商、直播、外卖等都有较大幅度的发展,另外,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的持续改善,也表明中国人的消费升级并未因疫情而停止,这一点也是值得强调的。


“我认为,目前随着餐饮、旅游、购物及电影院等消费的陆续启动,市场整体还将进一步回暖,但已不大可能出现报复性消费,更多的是修复性消费,虽然海外疫情蔓延对消费仍有一定的抑制,但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因此,在促消费、扩内需的指导下,未来我们仍有可能在国际形势严峻之时,通过激发国内内需市场的消费潜力,来促进经济的增长。”付一夫表示。


服务业加速恢复 5.1小长假消费服务更景气


相比消费,服务业恢复情况显然更好。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4.5%,低于当月社零总额7.5%的同比降幅。具体看,随着复工复产加速,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全面回暖,生产指数同比分别下降5.0%、6.6%、33.7%,降幅比3月份分别收窄9.7、8.1及15.4个百分点。


对此,刘爱华解释称,服务业是点多面广的行业,不光有接触性、聚集性的服务消费,很多服务还体现为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比如这次在应对疫情冲击过程中的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其实不但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反而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我觉得这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释服务业生产指数的好转程度好于零售的好转程度,可能这两个指标之间有这样的差异。”


进入5月份,消费市场、服务市场也进一步回暖。据官方测算,5月1日至5日,全国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与去年相比,旅游市场基本恢复了同期的50%。


此外,疫情期间直播带货仍成为新热点。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在5月8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五一”期间,电商直播场次和直播商品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倍和4.7倍,北京、上海等地推出了“老字号”的直播专场,开展云逛吃、云探店等活动,扩大老字号品牌影响力,促进市场销售快速回升。“双品网购节”期间,从我们了解情况来看,仅一个直播间就促成交易达到60万单的生意,销售额实现1.4亿元。


上月出口增长8.2% 但对前景不能过于乐观


4月份,外贸也回暖明显,特别是出口还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数据显示,上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约达2.5万亿元,同比微降0.7%,其中,出口约达1.41万亿元,增长8.2%;进口约达1.09万亿元,下降10.2%。


为何上月我国出口仍有明显增长?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此前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国际疫情对外贸企业的影响更多体现在新订单减少上,订单量与执行订单有联系,但是两码事,今年2、3月份,我国受疫情冲击,复工复产也受限,因此会出现外贸企业接了合同但交不上货的情况,有些货物就推迟到4月份交货,因此,上月单月出口量仍在上涨。另外,涨幅较大还有一个因素是汇率,如果按美元计价,上月出口额同比仅增长3.5%。


目前,全球疫情仍未出现拐点,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5月14日10时(北京时间14日16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达约424.84万例;死亡病例也约达29.4万例。


这将直接冲击我国外贸环境,刘爱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坦言,出口的前景确实面临比较大的不稳定、不确定性。最近,很多国际机构或国际组织公布对今年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包括IMF预测全年世界经济会下降3%,还有世贸组织、联合国等都对全球的经贸活动做了预测,下降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在这种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中国的出口确实面临比较大的风险挑战,虽然4月份货物出口实现了8.2%的增长,但我们对前景不能过于乐观。


目前,商务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更加精准帮扶企业、进一步发挥线上作用、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等,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


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达6.0% 人社部多举措保就业


不过,即便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有所改善,失业率仍有所上涨。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05万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


其中,16-24岁人口、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3.8%、5.5%,分别比3月份高0.5、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也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


刘爱华在发布会上坦言,4月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达6%,比上年同期的调查失业率高出1个百分点,说明就业压力确实比较大。


此外,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也比较大,比如农民工。“在4月末的时候,我们组织了一次快速调查,对农民工返乡情况进行了摸底。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在经过一系列对接措施、促进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等措施的作用下,农民工就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4月末外出农民工规模已经恢复到往年的九成左右,但离正常水平仍然有距离。从高校毕业生来看,今年有874万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所以就业压力确实比较大。”刘爱华表示。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无论是中央提出的“六稳”还是“六保”,都将解决就业问题摆在首位。目前,人社部等相关部门也推出了不少促就业的政策,例如5月8日至14日,人社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重点推出餐饮、新能源、旅游住宿、电商四个行业专场招聘,2.2万余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13.7万个。


后续中国经济怎么走?有底气实现经济复苏但仍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距离上半年结束仅有一个半月,市场对二季度中国经济整体走势较为关注。5月15日,刘爱华在发布会上也就此问题回复称,应该说,一方面在各种政策的作用下,在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确实有条件、有基础、有信心,也有底气实现经济的持续复苏和改善。但是,另一方面确实存在着比较大的不稳定、不确定性,所以我们还是要坚持底线思维,抓住经济运行中的有利条件发挥固有优势,释放内需潜力,帮助企业渡过目前的难关,最终实现经济全面回归常态。


刘爱华表示,3、4月份连续两个月经济处于恢复改善的势头,本身也体现了经济增长的韧性,也为进一步加大宏观对冲政策、进一步推动复工复产增添了更多信心。目前从一些先行指标来看,比如1-4月份投资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已经由负转正,从上个月的下降22%转为增长1.1%,说明我们在投资的项目储备、资金保障上都有好转;从用电量来看,工业用电量在4月份已经转正,5月上旬最新的监测结果显示,用电量的增幅在持续小幅回升。从这些先行指标来判断,我们经济持续复苏改善的势头是有条件、有基础的。


“从国内来看,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成果,但是从经济层面来看,这种复苏势头还没有回到全面的正常水平,就业压力还比较大,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还比较多,面临的风险挑战仍然比较多。所以还要保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刘爱华称。


新京报记者 潘亦纯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