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黄鑫宇)5月16日,在2020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北京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表示,北京目前正在推动第二批监管沙箱入箱的试点,在明确风险底线的基础和前提下,给科技创新突破和尝试的空间。此外,据其披露最新的统计数据,北京金融业资产总量达到148万亿元,占全国50%以上;北京拥有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超过2.5万家,居全国首位,独角兽企业82家,超过全国的一半。


关于加强监管科技研发和应用,据霍学文介绍,北京是“一行两会”和各大金融机构总部所在地,科技需求旺盛,在京金融机构也急需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深化服务能力,增强风控能力,满足合规要求,节约合规成本。“我们要推动技术手段在监管领域的应用,就要建立有利于培育技术创新的监管制度。”


3月27日,北京金融监管局官网发布了《关于征集北京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创新应用项目(第二期)的公告》。较第一期,北京对第二期项目的征集要求出现微调。公告要求“项目申报主体可以是持牌金融机构,也可以是金融科技企业”。


同时,北京公告,第二期申报项目必须具有“业务普惠性”、“技术创新性”、“风险可控性”及“需监管支持”四项特点。


在央行支持指导下,北京于2019年年末宣布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1月14日,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第一批)6个项目,北京进行了公示。3月17日,北京金融监管局宣布,北京监管沙箱第一批创新应用项目完成登记入箱,同时启动第二批项目的征集工作。


今年4月27日为深入做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央行表示支持在上海市、重庆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区、杭州市、苏州市等6市(区)扩大试点,引导持牌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申请创新测试,在依法合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赋能金融“惠民利企”,纾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等痛点难点,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事实上,当前科技创新在人类发展史上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和广度重塑着全球经济。霍学文在今天的论坛上发言认为,北京同时具备了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两大优势。


据霍学文披露,目前,北京全市各类持牌法人金融机构超过800家,外资金融机构超过300家,金融业资产总量148万亿元,占全国50%以上。在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北京科技资源密集,高校科研院所众多,两院院士占全国的一半,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国1/3,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接近6%。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北京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超过2.5万家,居全国首位,独角兽企业82家,超过全国的一半。


 “北京有着极其丰富的金融资源,又有科技创新的禀赋,金融科技活跃程度非常高。当前北京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在全球金融科技排名中名列前茅,可以说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叠加发展,推动了北京创新发展能力的提升。”霍学文解释道。


新京报记者 黄鑫宇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