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沙雪良)全面振兴东北,需要全面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全国人大代表、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建议,通过改革户籍制度、试点鼓励生育、加大教育投入等一系列组合拳,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近年来,东北振兴取得明显成效,营商环境逐渐改善,国有企业机制体制改革活跃度显著增强,落户东北的项目和投资也在逐年增加。但要实现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还有一个关键因素——人口因素。


全国人大代表、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受访者供图


振兴东北,人口是关键因素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注东北振兴问题,曾发布一系列有关东北振兴的政策和措施,国家发改委因此专设东北振兴司。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北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并要求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一以贯之、久久为功,要求东北重塑环境、重振雄风,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

 

东北全面振兴的障碍有哪些?民营经济总量不活跃、自然资源面临枯竭……在多方面原因中,刘宏认为,人口是关键因素。东北地区少子化、老龄化和人口外流持续多年,导致劳动力人口和总人口量持续下降。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必须要立足解决面临的劳动力人口和总人口持续下降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转变振兴思路,用更高远的视角和维度看待和解决东北的人口问题。”刘宏告诉新京报记者。


试点改革户籍制度,鼓励生育

 

刘宏建议,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加速城乡流动、试点鼓励生育政策、加大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等方式,提升东北的人力资源水平。

 

“可否在条件成熟地区就开放户籍制度先行试点?”刘宏建议,改革户籍制度,破解农民进入城市的各种障碍,推动东北地区实现更高水平的城镇化,加速城乡之间人口流动。同时,赋予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成立集体所有土地公司,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作价入股,通过市场化平台进行竞争性经营权拍卖并对收益进行分红,将农民从土地实体上解放出来,借由人口有序迁移带来人力资本增值,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空心化、土地低效经营、农业发展缺少资本进入等问题。

 

从目前东北经济发展趋势看,近期内区域外人口大规模流入的可能性不大。刘宏提出,建议在东北地区实施放开生育政策试点,加快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提高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减缓人口下降趋势和老龄化速度。她还建议,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经验,由国家统筹采取现金补贴、差异化个税抵扣、租房和购房补贴等系统性配套补贴政策,促进自然人口增长。


将人才引进培养纳入党政绩效考核


“教育是最有希望最有远见的投资,增加教育投资能够明显提高区域内的人口质量。”作为大学校长,刘宏着重就提高对高校的投入力度提出了系统建议。

 

刘宏提出,在现有基础上,应增加东北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硕士和博士招生数量,特别是与东北地区产业布局相衔接的专业领域加大扩招比例,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总数增加了,留在东北的高层次人才数量才会随之增加。

 

据了解,近年来受东北经济下滑的影响,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在全国处于落后状态,生均经费总数在全国省份中排名靠后。刘宏介绍,由于生均经费达不到4万元的标准,一大批院校即便在学科评估中成绩良好,也无法申请博士点。许多东北籍的硕士苦于当地没有本专业的博士点,只能考取区域外的大学攻读博士,毕业后留在东北以外的占多数。她建议,进一步增加东北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的数量,取消生均4万元的限制,使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基础好的高校都能有权招收博士。

 

刘宏建议,应进一步提高国家财政对东北地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投入比例;不断创新和完善东北地区人才政策,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特别是硕士和博士选择东北地区建功立业。

 

她提出,要鼓励和支持把人才引进和培养、人口增加纳入对东北地区各市党政负责人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通过绩效考核办法,鼓励东北地区各地政府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地区间的人才竞争”。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编辑 白爽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