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李玉坤)5月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应该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

 

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费太安表示,未来经济发展的希望在城市群、都市圈,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大部分也将出现在城市群、大都市圈。同时,我国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城镇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19年城镇化率只有60.6%,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应该稳步推进城镇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特别是绿色都市圈建设将会带动公共卫生、教育、医疗、房地产、基建、环保等诸多行业的发展,这又会带来需求和投资良性循环。

 

他认为有两个工作重点。一方面应该创新完善土地产权和管理制度,让农民的财产可以形成财产性收入。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快宅基地改革,探索以宅基地换城市住房。将农民的不变财产显性化、机制化,稳定收入预期,是扩大农民消费和实现农民城市化的一个可行途径,也是推动中国转型,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时机。另一方面,在基本公共服务预算分配上,国家财政按照上一年度各地常住人口配置公共资源,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充分发挥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创造力。

 

“此次疫情对农民工就业带来较大冲击,要发挥大城市对多层次劳动力人群的包容吸纳作用,公共资金随人口走,中央财政民生支出依据各地常住人口为重要计算权重。在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形成全国统筹、异地结转,覆盖全国的‘保基本’社会安全网。”费太安说。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编辑 李国君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