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020《政府工作报告》新鲜出炉。新京报举办全国“两会经济策”系列沙龙之问策中国经济,邀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从经济增速、财政货币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解读。

 

在连线中,刘世锦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有比较多的亮点,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伤筋动骨;不设定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也可以是个积极探索,但省级层面可以提出增长速度目标,各省可从实际出发,同时适当竞争;把经济增长直接依托宏观政策力度容易陷入误区,注意力和着眼点要放在还有的增长潜能上。

 

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伤筋动骨

 

刘世锦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有比较多的亮点,大家比较关心的是中国经济增长潜力、速度和前景。这次疫情对经济影响比较大,一季度GDP增速是负6.8%,今后一段时间看,国内经济逐步恢复,但海外疫情仍处在胶着的、很大不确定性的状态,欧洲的拐点已经看出来了,美国的拐点不大清晰。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就是外贸,虽然4月外贸增速还不错,不过仍担心今后几个月发达国家,特别和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很多欧美国家已经停摆,有较大影响。

  

“如果说经济停摆是第一波冲击的话,外贸可能是第二波冲击,有可能时间长度、力度大于第一波,还需要观察。”刘世锦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从长远和大局出发,讲经济基本面、结构产能、发展规律。

  

今天政府工作报告中称,中国经济增长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政策工具多。刘世锦表示,这些特征的支撑力量是中国基本面因素,虽然很多事情受冲击发生了改变,强调什么没变。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伤筋动骨,强调六个没变:中国仍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都市圈城市群发展没有变;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内需市场没有变;立足科技进步、推动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没有变;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优化改革激发活力和竞争力没有变;坚持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进没有变,这就是我们基本面因素。

 

今后可以考虑不一定要再设经济具体增速目标

    

谈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设定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时,刘世锦表示,报告中做了说明,因为今年情况特殊,下半年不确定性很大,所以难以确定。但确定了就业目标,贯彻就业优先的精神,不仅是今年,以后对宏观政策也是有益的。稳增长是为了稳就业,把就业指标直接推到第一位,如果就业问题解决比较好,其实增速也是比较合适的水平,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也是能解释通的。

  

他认为,不设定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也可以是个积极探索,以后能不能在国家层面就确定就业指标,然后再提一系列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比如对物价和风险防控、居民收入等指标提出要求,就不一定要再提经济具体增速。

  

另外,省级层面可以提出增长速度目标,各省可从实际出发,同时适当竞争,在这个基础上国家对各省发展可以做出评估,如果某一个指标做得好,国家有相应政策鼓励,相反就没有。对具体政策和各省发展状况挂钩,下一步可以考虑这样调整。

 

把经济增长直接依托宏观政策力度容易陷入误区

  

在连线中,刘世锦谈到,目前受疫情影响,经济遇到困难,但要着眼大局和长远,看经济基本面并看到潜能,同时落实前期出台的要素市场化等几个文件精神,把改革有实质性的推进。

  

他还提到,市场对宏观政策很关注,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认为经济增长状况怎么样,直接依托宏观政策力度有多大,但这样考虑问题多少容易陷入误区。

  

刘世锦分析称,中国经济短期处于大幅下滑状况,宏观政策主要是三个功能:恢复产业链条、救助没有收入的企业以及避险。“经济中间有一些结构性问题,短期受到冲击,金融体系如果也被阻断,就可能触发很大问题,如流动性风险等。在这个过程中要增大流动性,仅仅用流量是不能支撑整个经济体系运转的,货币政策应该比之前宽松,是正常的,但主要为应对短期局面。”

  

而下一步持续增长则需要发掘新的增长动能。刘世锦强调,注意力和着眼点要放在还有的增长潜能上。他表示,中国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具有追赶潜能,如人均GDP还有3万美元的差距;而技术进步、绿色发展形成的新的潜能,和发达国家基本同步,这些是结构性潜能。

  

新京报记者 程维妙 顾志娟 编辑 孙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