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云、AI这些新技术的结合,打造了一个强大的引擎,为新基建注入新的动能,而动能的核心是智能化的升级。” 5月25日晚间,在新京报举办的“2020两会经济策之新基建”视频云论坛上,华为公司副总裁、华为云业务总裁郑叶来与新京报记者交流了他对于新基建的理解。

 

郑叶来表示,长期来讲,新基建的意义非常深远,而现在国家来推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正当其时。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资料,算力成为新的生产力,5G、云、AI会成为先进生产工具的代表。在企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包括物流、供应链、研发等等,原来的方式已经无法胜任。华为公司过去多年不断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改造自己,这些积累未来会通过云服务的形式,向社会、向政府、向各行各业开放,而云正是华为为社会提供的“黑土地”。

 

新基建长期意义深远,现在推出也是正当其时

 

新京报: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的范围,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在你看来,不同层面的新基建分别具有什么意义?

 

郑叶来:就我的了解,第一个层次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等,这些都是比较“硬”的基础设施。在过去几年,华为已经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这样的设施。我们在中国有两个基地,分别在乌兰察布和贵安,建设了新型大型数据中心,同时我们在华北、华东和华南都建设了新架构的数据中心,来为包括华为自身和华为消费者业务,以及外部政企客户来提供云服务。

 

新基建的第二个层面是融合的基础设施,就是说要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来改造千行百业。我们国家早期推进的是信息化,而现在还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新基建的第三个层面是创新基础设施,就是为社会提供一些公共性的基础设施,来推动我们国家的整个科学技术研究,尤其对于一些对技术理论的突破。长期来讲,新基建的意义应当说是非常深远,现在国家来推出这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正当其时。

 

新京报:从整体上看,新基建能够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型带来什么作用?

 

郑叶来:新基建的“新”在5个方面:第一,是指将产生新世界,未来数据成为数字世界世界的核心资产。第二,是指新动能,华为是5G、云、AI基础设施的重要参与方,5G、云、AI与传统经济的结合一定会引起化学反应,加快数据的流动,带动新的经济高质量的发展。第三,是指新要素,传统经济时代,土地、劳动力是重要生产要素,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资料,算力成为新的生产力,5G、云、AI会成为先进生产工具的代表。

 

第四,是新服务,云、AI和5G会使千行百业提升生产效率。AI一定会改变产业的生产结构,带来产业的转型和智能的升级,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金融等这些新的服务会广泛地推广和普及。第五,是新模式,医疗、教育、零售,这些行业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从传统的IT转移到云上,疫情很快就结束了,人们已经习惯于这种新的方式,这种模式的改变会深深地影响人们的行为,从而会影响整个生活的方方面面。

 

云是服务化的基础设施,实时更新的能力将持续赋能客户

 

新京报:作为华为云业务总裁,你如何看待云计算与新基建中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关系?

 

郑叶来:云其实是个载体,第一它本身是个基础设施,是个服务化的基础设施,它把计算、存储、网络、容器等等这些信息基础设施,以服务的形式给千行百业。同时它也是一个能力的载体,比方说最典型的就是人工智能能力。例如在化纤行业里,我们跟合作伙伴一起,使用机器视觉来提升合成纤维的质量检测能力,实现了从只能检测最后100米的到检测1000公里这样一个跨越,检测效率也提升了80%。

 

疫情期间,华为也跟国家电网开展了合作,部署了华为云stack,上线一周就快速上线了复工电力指数监测系统,这个系统通过采集配电网上的用电数据,以及结合整个电力系统中的一些基础数据进行快速分析,根据企业历史上用电的电量曲线动态监测,直观真实地反馈了整个企业复工的情况。目前这套系统已经管理着全国超过5.3亿只智能电表,每天采集的数据超过10TB(1TB=1024GB)。这样赋能千行百业的例子还有很多。

 

新京报:对于传统行业和传统企业来说,上云的意义是什么?

 

郑叶来:最近几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的改变,我们发现企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包括从物流、供应链、研发等等,用原来那个方式来干已经不行了。一方面,如果企业自己花大量的精力来搭建整个的基础设施,这对于大多数使用单位来说,它本身是不增值的。另一方面,传统的IT服务的做法,就是一个数据库,一个操作系统,加一个中间件,就能包打天下的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合未来这样一个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的要求了。

 

尤其是人工智能服务。企业会发现,你的应用要持续迭代和更新,获得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在内的种种服务,需要用新的商业模式,用云服务的形式,把这些能力交给我们的客户。能力可以实时更新,持续同步给客户,这样客户就不用关注所有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他只要关注自己的供应链,关注自己的客户,关注自己的应用就可以了。华为的人工智能服务可以提供全栈全场景的解决方案,以云服务的形式提供AI能力。

 

从自己上云到向社会开放,云服务是华为的“黑土地”

 

新京报:在华为内部,云业务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

 

郑叶来:5G、云、AI这些新技术的结合,打造了一个强大的引擎,为新基建注入新的动能,而动能的核心是智能化的升级。云是华为公司为社会提供的“黑土地”,华为以前是卖产品、卖盒子,现在是用服务的形式开放。目前华为在全球170个地区开展业务,华为公司过去多年不停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改造自己,这些积累未来会通过云服务的形式,向社会、向政府、向各行各业来开放。

 

新京报:能否具体谈谈华为是怎样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自我改造的?这一改造的成效如何?

 

郑叶来:过去这三年,华为做了很大的改变,包括华为自身作为我们云服务的一个“租户”,把包括数据中心在内的基础设施全部交给华为云了。全球几亿部华为手机的消费者,他们的云服务也存在华为云上。华为用云服务的形式来建设整个公司的信息基础设施,各个单位都觉得效率高了,能力提升了。原来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所谓“数据烟囱”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所以说,华为是以自身为案例来进行解剖,来完成自身的一个迭代,进而把这种迭代的能力用云服务的形式向社会来开放,这样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新京报记者 许诺 程子姣 编辑 徐超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