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2020年全国两会,中医药发展和互联网医疗等话题备受关注。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提交11条建议,内容涉及品牌保护、完善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中医药振兴发展、互联网医疗等领域。

  

面对今年疫情,耿福能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医药发展困境是人们对中医药的理解存在误区,中医药应该从娃娃抓起,建议将中医药文化系统纳入中小学课程。

  

耿福能认为,中医药产业链涉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产业,疫情加快了中医药产业的融合,给中医药发展带来机遇。

  

针对互联网医疗的现状,耿福能直言,目前互联网医疗中存在大量泡沫,互联网医疗不能只用互联网思维,追求流量,应该建立基层医生和医疗专家的沟通联系,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患者解决难题。

  

中医药行业的难,难在人们的认知有误区

  

新京报:你认为中医药对疫情防控贡献多大力量?

  

耿福能:在国内疫情蔓延之初,中医药就开始介入防控和治疗当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武汉的方舱医院就利用纯中药的“汤药治疗”实现零重症率,患者轻症不转重症,不用进ICU病房,不仅挽救患者生命,还节约了社会医疗支出成本。对比中国和其他国家,我们利用中医药也使新冠肺炎的治疗费用大大降低。

  

新京报:作为中医药行业的一员,你认为目前整个中医药行业有哪些困难?

  

耿福能:中医药行业的难,难在人们对其认知误区的改变。近年来,卫生医疗西化程度很高,各地的人民医院都以西医为主,很多民众误认为现代医药是科学,而中医不科学。科学是人类通过反复验证后得到自然现象的解释,其实除了科学和不科学,还存在科学未知的部分,中医药通过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一脉相承已经能驾驭现代科学未知部分,为健康服务,不能单把中医药认为不科学。

  

以感冒来说,西医认为感冒不用吃药,只要多喝水,其实90%以上的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中成药中有清热解毒口服液、抗感颗粒等都可以抑制病毒,减少由感冒引起的并发症。人们到了40、50岁会通过阅历知道什么对健康有好处,选择中医,但年轻人还没有这方面的观念。所以误区的改变需要教育的引导,这次我也提出了中医药应该从娃娃抓起,建议将中医药文化系统纳入中小学课程。

  

加快推进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新京报:这次疫情是否给中医药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耿福能:中医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贝,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目前新冠肺炎属于科学未知领域,中医药为疫情防控贡献了巨大力量,使之前没有接触过中医的人对中医有重新的思考和认识,更多人开始对中医感兴趣,国家的相关部门也会加强对中医药的研究,不会冷落中医,加快推进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新京报:如何构建中医药现代产业体系呢?

  

耿福能:中医药产业链涉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产业,第一产业的药物栽培,第二产业的药品、保健品的研发生产制造,第三产业中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咨询,第四产业的用户体验等。

  

构建中医药现代产业体系需要将这四个产业串联起来,大力发展中药材基地建设,建立药材追溯体系,在药品加工过程中,通过科研的投入打通整个产业链,有效利用信息管理手段,建立依据中医理论为基础、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新药研发体系。

  

互联网医疗一定要有基层医生参与

  

新京报:如何看待互联网医疗?

  

耿福能:现在互联网+医疗的泡沫太多,只重咨询,不重视解决百姓问题。只用互联网思维去发展互联网医疗一定会失败,有些公司加大流量推广,创办医药商城,这些都不是真正帮助患者。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我认为互联网医疗一定要有基层医生参与,建立基层医生和医疗专家的沟通联系。专家直接面对普通群众解答难题,会加大医疗专家的工作难度,群众也不一定能清楚地理解病症的关键,长久下来,群众会产生对互联网医疗的不信任,出现泡沫。基层医生的参与可以帮助群众了解问题,医疗专家能为基层医生提供技术和经验的支持,这就是ABB+Cn的模式,从专家到专科医师到基层医师再到患者。

  

新京报:基层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要注重什么?

  

耿福能:目前国家出台的政策明确定义了互联网医疗行为,但各地仍没有出台相应的法规,使各地互联网医疗行为在“灰色地带”运行,应该加快地方配套政策落地。

  

我国医疗最薄弱环节就在基层,无论是人才还是诊疗的设备都比较落后,所以一定要将基层医生和二甲、三甲医院的医生结对子,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手机APP、微信、电话加强基层医生和相关医生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在5G的发展下,达到医疗专家能手把手教基层医生看病的状态。

  

新京报记者 陈维城 实习生 赵方园 编辑 孙勇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