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从数据来看,经济正在逐步复苏。

工业方面,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增速比4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服务业方面,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更是直接由4月份的同比下降4.5%,转为5月份的同比增长1%。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今日在答记者问中表示,5月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推进,积极因素逐步增多,经济继续呈现恢复态势,总体上符合预期。“当然也要看到,尽管5月份主要指标继续改善,但从当月看不少指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从累计看多数指标仍在下降,表明疫情冲击损失尚需弥补,经济还未回归正常水平。当前境外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继续发展演变,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压力,推动经济全面回归常态化增长需付出更大努力。”

基建设施、房地产开发投资率先回暖

5月份,投资全面回暖。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达199194亿元,同比下降6.3%,降幅比1-4月份收窄4.0个百分点。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6.3%,制造业投资下降14.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0.3%,降幅分别比1-4月份收窄5.5、4.0及3.0个百分点。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纯内需+政策支持下,基建与房地产投资或将推动投资增速继续恢复。目前而言,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房地产与基建投资率先修复,主要原因是疫情好转后,建筑业赶工加快,加上货币政策极度宽松以及财政政策力度加大,房地产与基建单月增速回到相对正常的水平。

“往后看,由于地产竣工仍然是两位数降幅,交房压力下,房企施工强度会提升,叠加货币宽松下房贷利率稳步下降刺激购房需求加速回补,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会继续修复。随着专项债大规模发行、后续财政政策支持、新基建大幅推进,后续基建投资修复仍是相对确定性线索。”潘向东解释称。

值得关注的是,高技术类投资也已加速“回血”。1~5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7%和0.5%。高技术制造业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12.0%、6.9%;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同比更是分别大增25.4%及25.2%。

服务业生产指数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

接触型聚集型消费复苏较慢


服务业方面,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更是直接由4月份的同比下降4.5%,转为5月份的同比增长1%。

具体来看,信息、金融、房地产等行业较快增长对服务业带动作用明显。5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2.9%;金融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2%;房地产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1%,上述三个行业合计拉动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3.1个百分点。

此外,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持续推进,前期受冲击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明显恢复。数据显示,5月份,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降幅分别比上月收窄4.5、12.0及4.1个百分点。

不过,付凌晖也表示,受居民担忧情绪影响,接触型聚集型消费复苏较慢,相关行业复产水平仍然偏低,是制约服务业稳定恢复的主要因素。

快速调查显示,5月底6月初,住宿餐饮业、文化体育娱乐业达到正常生产水平一半以上的企业比重仍低于60%。

“为此,推动服务业持续恢复要下更大力气。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积极保就业稳收入促消费,落实好减税降费举措,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努力为服务业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付凌晖称。

消费跌幅收窄 后期市场价格稳中有降可能性较大

5月份,消费回暖,社零总额达31973亿元,同比下降2.8%,降幅比4月份收窄4.7个百分点。总的来看,前5个月,社零总额则约为13.87万亿元,同比下降13.5%,降幅比1~4月份收窄2.7个百分点。

潘向东坦言,5月份,商品零售28959亿元,同比下降0.8%,零售额接近去年同期水平,但餐饮收入仍同比下降18.9%,具有较大修复空间。在不出现国内疫情大面积二次爆发的情况下,未来消费有望继续改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增速基本接近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但餐饮与限额以下商品零售距离疫情前的正常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随着消费者恐慌心理的逐渐退去,未来这部分消费仍有补偿式修复空间。

不过,尽管消费在恢复,但5月份CPI同比涨幅并未提升,仍比4月回落0.9个百分点至2.4%。付凌晖表示,CPI涨幅回落从结构上看主要是受食品价格变化的影响。5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6%,涨幅连续回落。

付凌晖认为,尽管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带动下,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商品零售和餐饮服务均有改善,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对物价产生一定上拉作用,但保持物价总体稳定或稳中有降的条件较多。比如我国粮食生产总体稳定,夏粮丰收在望,为稳定食品价格打下坚实基础;生猪生产增加,猪肉价格对CPI推升作用回落等。“后期市场价格稳中有降可能性较大。”

失业率有所好转 但压力仍较大

值得关注的是,5月份,失业率情况也有所好转,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付凌晖表示,调查失业率比4月份略有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运行逐步改善。生产需求持续好转,为就业规模扩张、就业保持稳定奠定了基础。其次,就业优先政策成效显现,此外,员工复岗情况也在持续好转。快速调查显示,5月底6月初,员工复岗率超过80%的规模以上企业比重比上次调查提高1.2个百分点。

不过,就业总量压力仍较大,1~5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60万人,同比少增137万人;5月份,全国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主要为新毕业大学生)调查失业率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上升1.7、3.3个百分点。

“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万,创历史新高,随着高校毕业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失业率可能继续上升。” 付凌晖坦言。


北京疫情反弹对下阶段经济恢复有何影响?

可以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5月份经济已稳定复苏。但最近北京新冠肺炎疫情有所反弹,且仍有蔓延之势,这也引发了市场对后续经济运行情况的担忧。

官方数据显示,从6月11日起,北京市4天累计新增79人确诊新冠肺炎。不止如此,本次北京的疫情还波及河北、辽宁和四川,截至6月14日24时,河北、辽宁出现北京确诊关联病例,四川新增1例疑似病例,其丈夫系北京确诊病例。

截至6月15日收盘,沪指跌1.02%,报收2890点;深成指跌0.53%,报收11192点;创业板指涨0.58%,报收2219点。

那么,该如何看待北京疫情反弹对下阶段经济恢复造成的影响?付凌晖今日也回答了这一问题,他表示,二季度经济恢复既存在有利因素,也面临困难挑战,经济增长能否转正还要看6月份经济恢复情况如何。

付凌晖称,从后期情况看,推动经济持续复苏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一是经济稳步复苏态势明显。其次,宏观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今年为企业新增减负预计超过2.5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新增1万亿元财政赤字规模,货币信贷支持力度加大,这些政策将继续支持后期经济恢复。此外,数字经济全面提速,智能化、科技型产品较快增长,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网络问诊等快速扩张,无人零售、直播带货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将有力支撑经济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