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新京报网。


这两天,一则老人徒步千里、耗时半个月,从安徽亳州到浙江台州投靠亲戚打工的视频,触动了许多人的心,引发很多人的感慨与同情。


视频中的老人,长着一张淳朴而又饱经岁月风霜的脸,虽然他始终微笑着面对好心人的帮助,但他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漂泊者气息,依然让人十分心酸。


老人之所以要徒步从安徽到浙江,也并非是自己买不起车票,只是因为自己没有智能手机,无法出具健康码,结果多次想要乘车被拒。


老人很善良:别人请他吃一碗面,他想给钱;别人邀请他去家里住,他却执意睡在公园里……


所幸,因为他遇到了热心人,及时得到了帮助,没有发生意外。如今,他已被亲人安全接回家中,总算稍慰人心。


但是这个故事结束了,却也揭示了一个问题:那些未使用智能手机无法出示健康码的老年人,该怎么办?


健康码成为很多老年人的“盲区”


健康码是这次疫情应对中的一大创新,有了健康码,防疫管理变得更加高效,也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社会成本。不管是对管理者,还是持有健康码的人,都是极大的便利。


但自健康码被广泛应用以来,各地也浮现出一个问题:健康码须依附于智能手机之上,那些没有智能手机,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却未必能享受到其便利。


这其中,最主要的群体就是老年人。


▲网友针对徒步老人的遭遇发表的微博评论截图。


尽管根据最新统计,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但是,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仅为46.2%,也就是说,100个人中,只有46个人接触过互联网。


健康码是个典型的互联网产品,在防疫期间,其充当着很多事务的通行证。但从这个数据来看,因为未使用智能手机无法联网,所以这部分人也就很难便利地使用健康码。


或许有人说,很多农村人在疫情期间并不会脱离熟人社会,出门远行,各种需求不难解决。但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实际上,恰恰有大量的农民工开始返岗,这些人同样需要健康码。


在这个时候,那些没有智能手机,或者即便有了智能手机但没有开通流量、不会用支付宝、微信的人,该如何无缝切入这个植入了大量数字化设施的疫情防控网络?


在此类情况下,很多地区用了开具“纸质健康码”的方法。比如,在湖北,“对于老人、小孩等确实无法独立申请健康码的用户,可在属地社区(村)开具纸质健康证明,凭纸质健康证明出行”。而开具“纸质健康码”的做法实际上也是各地普遍推行的办法。


▲老人不会用健康码寸步难行,曲阜西焦沟村帮忙打印纸质版。图片来自新京报网


有网友介绍,自己所在街道社区很人性化,主动上门给老年人办理纸质通行证,可以全市通用。


但要追问的是:有多少老年人知悉了这样的政策,得到了主动上门的服务?如果社区、村委会不主动推广,如果没有亲戚、孩子在身边通知、帮助,老年人是否知道向有关部门申请纸质版健康码证明?


这个疑问其实对应的正是一片“盲区”。而那个因无码而徒步千里的老人,就是身处这一“盲区”的人。


他跟“现实”脱节了,在他出发前,没人帮他接上连通防疫世界的开关。


让老人不被抛弃在“科技进步”之外


2005年4月5日,《世界是平的》一书在美国出版。两年之后,这本书的中文版长期盘踞在各大图书市场的榜单之上。“世界是平的”这个书名,显然意在申述互联网带来的好处,它抹平了不同世界的数字鸿沟,实现了数字世界的“人人平等”。


但这两年,一股反思数字化时代的声音此起彼伏:互联网连接一切之后,信息差并不会自动抹平,可能还会扩大,制造新的鸿沟。


不同网络素养的人,在数字化世界,所能享受到的红利完全不同,数字素养高的人,可以充分吮吸数字世界的营养,继续进步;而数字素养低的人,要么与互联网设施绝缘,被彻底抛弃,要么在低质量的信息海洋中越陷越深,不断倒退。


后者就包括因为没有健康码而无法坐车的流浪大爷,也包括没有健康码被赶下公交的老人,还包括黑龙江那个没有健康码被人拦截无法进入小区的老人。


可以说,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群体,很大一部分无法被快速融入到数字化社会里,他们成为数字社会事实上的畸零人,远远地躲在数字化社会之外的一隅,时不时在这个世界“碰壁”。


这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这些与数字化时代绝缘的群体,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需要更精细、更友善的照拂。


考虑到一些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也意识不到要去申领纸质版健康码,各地社区、村委会或许宜更主动地做好筛查,为这个群体打印纸质版二维码,并统一设计包装,以便于其随身携带。


有的地方通过打通“健康码”和公安人口管理相关数据库,解决了这一难题。工作人员将健康码信息录入身份证系统,只需要居民出示身份证进行读卡操作,就可以查验健康码。在现有技术条件及已有成功经验的情况下,这也不难做到。


可能有人说:人是流动的,有了纸质健康证明,也不能证明出行轨迹就“保险”——谁知道路上会不会感染呢?“点对点返岗直通车”模式或许也该用在这些人身上。


说到底,防疫需要善用健康码等技术手段,与此同时,那些互联网绝缘群体不该成为数字化时代的盲区与“飞地”。


被科技进步“抛弃”的老年人,需有更具人文关怀的做法来帮扶与体恤,这是一个社会应当具有的温度。


文 | 王言虎(媒体人)


编辑:狄宣亚   实习生:彭美琪   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