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兰汤、挂菖蒲、缠丝带、喝雄黄酒……很少有人了解,这些古老的端午习俗,最早都是古人用来驱除疫病、维护健康的,所以端午节亦被学者称为中国最早的“健康防疫日”。民俗学者高巍指出,“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或者健康防疫日,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

 

端午最早为了保健防疫

 

时至今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许多原本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疫病,已经被人类征服,由气候变化造成的疾病,也渐渐减少。然而,新的疾病仍在出现,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健康管理学教授孟祥贵说,“在促进全民健康的时代,端午节这个和健康相关的传统节日其实很有意义,尽管其中的一些习俗不符合现代健康常识,但它的理念很值得借鉴,我们需要一个特殊的节日,提醒我们健康的重要性,同时,还应该建立一些适合现代人生活的新民俗,提高健康意识,普及健康知识”。

 

端午节的出现远早于屈原,而保健防疫、祈求健康正是它最初的节日内容,高巍介绍说,五月时节,高温高湿,疫病多发,再加上蛇虫鼠蚁增多,容易咬伤人,给人带来疾病,由此产生了许多和健康相关的民俗,“古人把五月称为‘恶月’,五日称为‘恶日’,就是提醒人们,在这些侵害到来之前,应着手做好准备,以驱毒迎吉”。

 

保健防疫的目的,催生了端午节最早的节日习俗,高巍说,“如采药,沐浴,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有些习俗在今天看来是迷信,但对科学知识并不丰富的古人来说,却是保护健康的办法”。

 

同时,端午习俗,也并非全都是迷信,还有一些,即便在今天看来,也不无借鉴的意义,高巍说,“比如用兰汤或草药水沐浴,利于消暑清热,避免蚊蝇的侵害。一些地方还有端午搞卫生的习俗,目的是清除卫生死角,在平时不易触到的床上、柜顶、房角等处撒些石灰,避免蚊蝇的滋生。挂艾草也有这方面的作用,以其特殊的香味驱除蚊蝇。”

 

艾草驱蚊至今仍适用

 

端午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数千年演变,它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高巍说,“其实在节气、节日发源之初,中国还没有天下一统,书还没有同文,车还没有同轨,那个时代的中国,有很多的地域文化,它们有相似性,也各有不同,后来天下一统,很多地方的风俗汇聚在一起,互相融合,有的丢弃了,有的融会一炉,内容就特别丰富,所以它是一个复合型的节日,这也正是它精彩的地方”。

 

在今天,端午已经成为法定假日,端午的习俗在慢慢恢复,同时,现代人对健康的需求,也使得端午这个古代健康防疫的节日备受重视,不过,许多传统习俗仍旧有迷信的色彩,还有一些也已经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著名文化学者杨阳说,“如驱虫,城市里没有那么多的虫子了,农村人的生活也和以前大不一样,有病吃药,有虫子可用驱虫剂。传统的风俗习惯改变了,传统节日的生命力也就自然下降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加强健康观念不重要了,尤其是这一次疫情告诉我们,在人口流动、聚居的情况比古代更复杂的现代社会,人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建立科学的健康观”。

 

所以,建立适应现代生活,符合现代医学和卫生常识的健康观念尤为重要,孟祥贵说,“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非常重要,而好的生活方式,要遵循基本的科学和医学常识。传统习俗和现代科学应该结合起来,对传统去粗取精,如艾草驱蚊之类,有自身的道理,应该深加挖掘。同时加大科普力度,鼓励更多专业的学者加入,澄清谣言,宣传科学,两相结合,建立起现代民俗”。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