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镇海桥”遭山洪冲毁:始建于明代 国家级重点文物 。新京报“动新闻”出品。


7月7日,各地的目光聚焦安徽黄山歙县。受到连日暴雨影响,歙县高考数学语文两个科目延期;而在黄山市屯溪区,一座古桥被洪水瞬间冲垮的视频,也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据悉,这座桥为明代镇海桥(屯溪老大桥),始建于明嘉靖15年(1536年),2019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黄山市中心城区最古老的明代石桥。


而就在7月6日,地处安徽旌德县的明代古桥乐成桥也被洪水冲坏,桥面损坏严重。原本11孔的古桥,截至6日下午,只剩4孔的桥体,洪水依然汹涌,后期还有进一步毁坏的可能。 


短短两日,两座见证古徽州历史人文的古桥被洪水冲毁,躲过400年风风雨雨,却没躲过这场暴雨,让人扼腕。


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7日下午16时,南方11省份有13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到损失。国家文物局也发文要求相关部门严阵以待,一旦发生文物损失,要立即报告,妥善做好后续保护工作,搜集、保存好文物构件或者部件,将文物损失降到最低。


年迈的古桥,承受得太多


古桥,无论木构、石构、还是近代钢(铁)构,作为特殊的历史构筑物,一般都会代表当时较为先进的建造技术;并且在当地,一般还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辨识度,甚至很多地名都是以“桥”命名的,如上海“虹桥”、北京“天桥”、武汉“花桥”。很多桥虽然不见了,可是“桥”的记忆,却会深深印在那些靠桥过往谋生的当地人的文化中,杭州西湖的“断桥残雪”、西安灞桥的“折柳送别”、扬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等,都蕴含当地丰富的文化记忆。


有些桥,甚至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象征,如“卢沟桥”对应抗日战争的爆发地、“泸定桥”对应红军四渡赤水的纪念地、“汀泗桥”对应叶挺北伐的重要战役点。


因此,古桥保护是文物保护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桥作为跨河通道,一般都建在交通要道的节点上,许多现在依然担负着重要的交通任务。可是,古代的交通环境和当代相比,已经大相径庭。古代“车推马驮”的交通已被数十倍荷载的机动交通代替,桥本就风蚀残年,还要承受更多的重担,对桥本身的损害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建设加快,古时的自然河流被建成河堤,不能外溢的河水流量一年猛于一年,桥墩受到的冲击力远远大于以往,更不要说污染的河水、过度的酸碱,对桥身日复一日的腐蚀了。


当然,今年的汛期来得尤其猛,洪水是冲毁古桥的直接原因,也属于某种不可抗力。上文中说到的乐城桥,在清代也几经冲毁、几经修复。但文物的损毁,往往是长期保护不当再加上外力作用的共同结果。暴雨、洪水或超出我们的控制能力,但这不妨碍我们在日常多加保护,给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古桥增加一些防护设施,以提升它们抵抗天灾的能力。


古桥保护,“加固减负”是关键


那么,国内外对老桥保护有那些特殊的方法呢?我总结了几个方案,希望可以作为参考。


第一,活态保护,减重卸载。在老桥的交通功能无法替代时,可以用限制机动车流量或限制货运车荷载的方法,为桥梁减重卸载、延长寿命,这也是古桥保护最常用的方式。其实,此次损毁的乐成桥,去年汛期也出现桥墩损坏,当时修复后一段时期内只允许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


第二,实时监测,加固维修:在桥墩外围增加外围护,加设船型分水桥墩,为桥身提供加固保护措施等;并且实时监测,替换受损构建,这也是近现代桥梁常用的保护措施。


第三,整体搬迁、异地保护:对于特别重要、精致优美的老桥,如果当地交通无法疏解,或者河流水势汹涌,无法原址保护的老桥,经过当地文保部门论证,可以异地整体搬迁保护,使老桥成为新环境里的景观桥。


第四,建新保旧、置换交通:在古桥旁边建设新桥,置换交通功能,让新桥承载机动车,把老桥置换为步行桥或景观桥。


无论何种方法,古桥保护的核心,依然是保护观念的提升,从桥的物质本体,到桥的文脉环境,都应该受到重视和保护。


愿乡村依然留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气质,愿古桥永远成为我们身边靓丽的风景。


□赵逵(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


编辑 孟然  实习生 张晓雨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