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警示称,受赤潮影响,当地部分养殖贻贝被检出贝毒素超标,部分野生贝类“毛娘”发现贝毒素阳性。7月8日,新京报记者从舟山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相关部门已抽查市区内在售贝类海产品,抽查检测结果会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专家提示,贝类毒素不会使贝体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贝类需把好购物关,注意捕捞地,科学吃贝类。目前,贝类毒素中毒均无特效治疗药物。食用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要立即赶往医院治疗。

 

舟山嵊泗养殖贻贝检出贝毒素超标

 

7月7日,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警示,指出近期嵊泗县东部海域赤潮频发,受赤潮影响,县海洋与渔业局定量抽检东部乡镇海域养殖贻贝发现贝毒素超标,县市场监管局在县中心农贸市场摊位定性抽检野生贝类“毛娘”也发现贝毒素阳性。


 

嵊泗县食安办就此发出警示,食用贝毒素超标的贝类可能引发食物中毒,近期不要采集、购买养殖贻贝和野生贝类“毛娘”等海产品。

 

围绕本次有毒贝类产品的涉及区域、处理进展等问题,新京报记者多次致电嵊泗县市场监管局,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7月8日,针对舟山市其他地区是否发现类似贝类毒素超标现象,新京报记者致电舟山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针对赤潮现象,4月至7月间,舟山市各级食药监部门都会开展赤潮期间贝类专项检查。其中,执法人员每隔10天会在2个城区的农贸市场,各抽取2批次贻贝进行检验,之前18个抽检批次都没有任何问题。此次嵊泗县养殖贻贝检出贻贝毒素超标后,舟山市市场监管局立即提前抽检时间,食药检院执法人员已在7月8日下午前往部分农贸市场抽查在售贝类海产品,抽查检测结果会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据了解,每年只要发现国内任一海域发生赤潮引起的贝类毒素现象,舟山市市场监管局都会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发布贝类消费警示。

 

食用贝类需注意三个事项

 

赤潮之所以会造成贝类蓄积毒素,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科普工作者云无心曾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当遇到赤潮高峰,海水中会有大量含有毒素的单细胞藻类,被贝类吃下后,累积在体内。“这些毒素毒性耐热性比较好,不足以被烹饪消除。最好选择不吃。”

 

2020年5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的《2020年食用贝类的风险提示》指出,常见贝类毒素有四类,即腹泻性贝类毒素(DSP)、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神经性贝类毒素(NSP)和记忆缺失性贝类毒素(ASP)。我国沿海居民中毒类型以腹泻性和麻痹性贝类毒素为主,前者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后者则可能出现口唇刺痛和麻痹,并扩散至面部、脖子、肢端,伴有头痛、晕眩、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会甚至会窒息死亡。目前,贝类毒素中毒均无特效治疗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贝类毒素不会使贝体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无法通过颜色和气味等判断贝类是否已染毒,所以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贝类需注意三点。一是把好购物关,尽量去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二是注意捕捞地,沿海地区居民不要在赤潮预警期间“赶海”打捞或采食海产品,平时也不要在电厂冷凝水、生活污水等排水口附近海域采集、捕捞海产品;三是科学吃贝类,去除消化腺等内脏后食用,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食用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要立即赶往医院治疗。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图片来源 官微截图

编辑 李严 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