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这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北京中医医院主治医师徐洁介绍,大暑时节,不仅要防止暑湿乘虚而入,导致免疫力低下,更要当心中暑、热中风、肩颈疼痛,胃肠道疾病等疾病。


饮食清淡 多喝粥水

“夏季新陈代谢十分旺盛,汗液分泌较多,最易损伤阳气。可以多喝粥,补充水分体液。”徐洁介绍,日常可饮用绿豆汤、冬瓜汤、银耳百合粥、萝卜汤、丝瓜汤等。绿豆汤可清热解毒,止渴消暑;冬瓜汤可养胃生津,降胃火;银耳百合汤可滋阴润肺,养颜暖胃。

此外,徐洁提醒,夏天不宜过多吃冷食、凉粉、烧烤、煎炸等,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宜。

起居有常 莫要贪凉

盛夏时节,尽量不要裸睡。徐洁表示,当人睡着以后,身上的汗腺仍不断向外分泌汗液,整个肌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下降,夜间气温下降,气温与体温之差逐渐增大,很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

“避免大汗淋漓直接进入空调房,以防寒邪随张开的毛孔侵入体内。”徐洁指出,尤其是女性,夏季一定注意不要太贪凉,避免身体受寒,保护子宫,避免“宫寒”。

冬病夏治 重在调养

徐洁表示,大暑是全年中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中医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脾胃虚寒、冻疮、风湿痹症等疾病,此时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徐洁建议,患有上述慢性病的患者,可选择三伏灸、三伏贴进行调养,有利于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增强体质。

静心养生 睡眠充足

大暑节气,高温酷暑,易动肝火,人们经常会出现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问题,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情绪中暑”。

“越是天热,越要心静,不要生闷气,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平复不良情绪;情绪与睡眠密切相关,只有保证睡眠充足,才能避免焦躁。同时,日常生活也要保持不急不缓、心平气和的状态。”徐洁建议。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