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应悦 景如月)“您这厨余垃圾还没破袋呢,我帮您把袋破了。”8月4日一大早,唐信就来到小区垃圾分类桶站旁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唐信今年72岁,十多年前退休后,成了石景山区八角街道景阳东街第二社区的一名社区志愿者。

 

目前,北京市社区垃圾桶站值守人员仍有缺口,对此,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赵济贵表示,北京将动员干部、在校学生等七类人员下沉社区参加桶前值守。


近百人参与桶前值守,小学生也加入

 

“8月1日起,社区组织社区工作者、在职党员、老党员、老街坊志愿者分早、晚两个时段守桶,目前已经有近百人参与了。”据景阳东街第二社区书记杨飞介绍,目前在志愿者中,像唐信老人这样的退休人员较多,但近期也有不少年轻人加入。

 

年龄最小的志愿者,是小学生陈骄阳。8月4日这天,是陈骄阳上岗的第一天。她告诉记者,来当志愿者是受姥爷的影响。“每天看到姥爷和其他志愿者在楼下指导垃圾分类,我也想来试一试。”

 

穿上志愿者绿马甲,陈骄阳看起来和其他老练的志愿者一样专业。陈骄阳说,自己在学校学了许多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有信心做好这份工作。

 

此外,还有一些青年志愿者会在周末利用非工作时间来参与桶前值守。“这说明我们的工作也开始在年轻人之间开展起来了。”杨飞说。

 

记者了解到,虽然在景阳东街第二社区,“守桶”人员力量已经比较充足,但在北京更多社区,垃圾桶站值守人员仍有缺口。不少社区工作者向记者表示,像唐信这样的志愿者,是垃圾桶站值守人员的主力。

 

8月3日,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三个月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赵济贵介绍,北京将动员七类人员下沉社区参加桶前值守,具体包括下沉干部、在校学生、工青妇联、行商协会、共建单位、群众组织、社会组织。

 

高温值守,社区配备清凉包

 

进入夏季,垃圾桶站容易滋生细菌、蚊虫。为解决这一问题,社区在桶站附近配备捕蚊带,同时每天两次倾倒垃圾,加强消杀。

 

但无法避免的是夏季多变的天气。8月4日14时41分,代表北京天气的南郊观象台气温升至37.7℃,继3日最高气温37.5℃后,再次打破今年北京气温极值。当天,唐信老人像往常一样在7点半出门。一推开门,他就感到扑面而来的热气,“没想到大早上就这么热”。

 

“志愿者的工作经常在户外,碰到不好的天气条件是常事,我们忍一忍,也就一个多小时,能为垃圾分类做点贡献,感觉也挺值。”唐信说。

 

为了给志愿者创造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社区也准备了不少消暑物品。“我们准备了一个清凉包,有藿香正气水、绿豆、扇子、花露水、风油精、清凉油等。”杨飞告诉记者,社区桶站值守这几天来,北京气温一直居高不下,但没有志愿者因为天气而请假。

 

8月4日下午6点,热浪未退,唐信老人又要出门值守了。“每天晚上8点左右是小区居民扔垃圾的高峰,要打起精神,站好这班岗。”

 

新京报记者 应悦 景如月 视频报道

编辑 白爽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