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午时,北京东二环广渠门内夕照寺路口的铁路桥下,身穿荧光橙雨衣的张道平(化名)刚在人行道摆上一张小马扎,一阵急雨便落下。


38岁的河北人张道平,是北京市排水集团的一名工作人员,这是他做“道路维护、防洪”工作的第三个年头。


在接到北京入汛以来最强暴雨的预报后,张道平和同事将日常的下水管道清理工作暂停,“防汛成了第一件大事”。他所在的班共25人,基本分守广渠门桥周边路段,他粗略估算,有八个班的同事值守在东城区易积水的路段和桥梁。


夕照寺铁路桥下地势最低,南北向延伸的三个桥洞,雨水顺着路面流向桥下和两侧六组排水口。他拎起铁钩子走入雨中,从夕照寺北边路口走到南边路口,再顺着中间车道走到北头,不时躬身清理排水口的淤泥和落叶。


直到凌晨两点后,雨一点点小了,停了。路面几乎没了水流,这位橙黄色的守桥人才收拾工具,回到不远处的宿舍楼。


透过宿舍楼的窗户,他便能看见自己守护的这座桥。


 张道平守在打开的雨水箅子前。新京报记者肖薇薇 摄


暴雨来临前


北京的汛期是每年的五到九月,有雨的日子,排水工作人员“就得出发守桥守路,雨停排完积水才能收工”。


时不时查看天气预报,几乎成了张道平现在一拿起手机的惯性动作。雨情大小,是他们汛期的工作指南之一。汛期没下雨或雨势小的时候,他们的日常工作是道路下水管道维护。将自己所管辖的道路内所有的下水管道,挨个打开检查,清理堵塞物。


雨越大,出动守路、守桥、路面巡逻救险的人就越多,“手头的工作都得暂停,防汛成了第一件大事。”有时遇到“没提前预报、说下就下的大暴雨”,他们得火速整理、关好正维护的下水井盖,根据防洪指挥部发在群里的道路积水情况,前往现场处理。


8月11日前,张道平所在的工作群里,收到“迎今年入汛以来最强暴雨”的通知,他看到所在分公司的所有工作人员几乎都排了班,他负责的是值守离公司办公地几十米远的夕照寺铁路桥,另一些同事组成巡逻队。


“守桥人”的工作主要是监控水情,也为过往车辆、行人充当“人肉警示牌”。为了避免雨水排水不畅,流入桥下最低洼处形成积水滩,张道平得来回查看排水口是否通畅,排水速度较慢时要打开雨水箅子加速排水。


“如果路面的水还在不断上涨,雨水箅子的排水管都满了,水下不去,立马要上报班长,请求巡逻队支援。”张道平介绍,后方值班室通过摄像头也在实时监控他们对路面雨水的处理情况,出现积水排不出时,夕照寺铁路桥和广渠门桥之间的雨水泵站会打开,加快排水速度。


当路面积水高度达到27公分,他比划着脚上雨鞋和桥洞内侧标尺的高度,这是防汛培训强调多次的守桥事项,他可以“上报是否对这一段道路暂时封闭,保证行人、车辆安全。”


往常,张道平大多被分配在巡逻队,因为在班里算年轻,操作上手快,体力也好。巡逻队面对的路面情况更复杂,一辆工程救险车,四个工作人员得“随机应对”,遇到路面积水险情第一时间上前处理,“一定得有一个熟悉路况、经验丰富的人带队才行,需要使用的清污和帮助排水的机器,安放点位和操作都演练过无数遍”。


8月9日的夜间暴雨,张道平和同事也在广渠门附近完成了一次巡逻出勤。接到出勤通知时已经是深夜,有同事已分派到各个路口、桥下值守,他跟着出勤的车沿着划定的片区主路、辅路巡查,来回路程有几十公里,“路况好的历程长,路况差的地段,派的车多,人也多。”


 张道平记得,当晚雨势很大,风吹得凶,他指着路旁的绿化带,“下大雨不怕,就怕风大,增加险情。”路旁的树叶被吹落,雨水冲刷着淤泥,一同堵住网格状的雨水箅子,路面低洼处很快形成积水滩,“积水一排不出去,涨得很快”。


积水处的水面会印出夜晚的路灯、车灯的各色的光,停车,摆放路障、警示牌,蹚水查看积水中的冒水泡的位置——这是被堵住的排水口。张道平划开附着在上面的树叶和垃圾,握住铁钩子,勾住箅子一使力,雨水箅子打开竖起,几股水流“哗啦”往里冲,积水才一点点退去。接近零点,雨慢慢停了,等处理完沿路的积水,返程时已经过了凌晨2点。


守在广渠门桥附近的排水工人。 新京报记者肖薇薇摄


“我们的准备是非常充分的”


北京整套城市排水系统的防汛准备,早在汛期前便要完成。


往年,张道平记得年后一开工,北京的下水管道清理和排水沟、排水口的清理作业就要开始,每一段管道都得完全清理干净,并保持到汛期,以免影响汛期大流量排水的畅通。


张道平起初并不适应,这是他第一次离开老家务工。此前的十多年,他一直在老家的乡镇打零工,孩子快读初中,花钱的地方多,每月赚个一两千家用捉襟见肘。老乡在北京干这份工作已经七八年,向他介绍,“包吃住,在北京养护道路、防洪,不要求会啥技术,能踏实干活就行。”


来了后发现,清理下水管道的工作最是“脏”和“累”。一些下水道井盖一打开,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淤泥,堵住排水管道,扑面而来的腥臭味,戴两层口罩都起不了作用。


除了少数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下水道清理作业大多安排在夜班,晚上十点到早上六点,清理时得占用一段道路,设好路障和警示牌,下水管道冲洗车机器运行的轰轰声响起,有时几个小时都在一个井盖口处。


这份工作也并非简单地干苦力活儿,他得穿梭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街道,了解所在片区每一段管道的铺设情况和排水能力,排水口的功能和保养、排水机器的使用,培训学完后,到现场再向老师傅请教具体该怎么做,留意什么指标。


最初也有不被理解的时候,去狭窄的街道和胡同里作业时,沿路的居民时常会投诉机器声音过大,协商后他们改到白天上班时间作业,工程车辆把路堵上一两小时,居民的投诉又找上来。


张道平戴着一副眼镜,回答排水的问题很耐心,他向路过的居民解释,“下水管道已经到了非清不可的地步,我们会全力加快清理速度。”理解他们的人变得更多,打来集团请求清理街道下水道的热线电话也更多了。


深夜的北京是柔和的,经过他身边的车辆和外卖员行色匆匆,清理完一段管道时,他会用工作要求的摄像头拍下干净的管道,他默念一遍井盖的编号,传上电脑回看视频和照片,这是他们的工作带给这座城市的一些藏在路面下的小变化。


 张道平在夕照寺铁路桥下与躲雨的外卖小哥交流。新京报记者肖薇薇 摄


今年受疫情影响,张道平在河北老家待到4月才回北京,正好到了汛期前大清理的最后阶段,他几乎没怎么休假,每天都排上班,“汛期前的下水管道大检查,不能掉链子。”


“我们的准备是非常充分的,基本上全区动员。”北京市东城区城管委水务科长陈锋介绍,今年汛期前,夕照寺铁路桥排水管道连接的南护城河道水位排到了较低点,避免汛期河水倒灌,积水无法排出,导致城区道路内涝。


2019年,在东城区易积水的夕照寺铁路桥下、龙潭铁路桥下、景泰铁路桥下开展了三处横截沟试点。陈锋介绍,在多次用洒水车模拟小雨、中雨,大雨等不同环境试验后,横截沟倾斜的角度能将坡路上往下流的雨水引流到两侧排水口,很大程度减轻了桥下积水问题。


每年汛期前,夕照寺铁路桥紧挨着的雨水泵站也会进行养护,相较于2012年以来,雨水泵站处理的水流和速度有了很大提升,陈锋表示,“在67毫米以下的降雨量下,我们的防御能力基本上都没有压力。”


张道平在清理雨水箅子上的树叶和垃圾。新京报记者肖薇薇 摄


暴雨夜的守桥人


8月12日中午,张道平和同事一接到通知,“马上就出发,雨水不等人,再临时准备来不及。”


收到雨情通知的第一时间,张道平把防洪所需的抽水机器、工具检查一遍,整齐堆放在巡逻的工程抢险车里。他会清理出最必要的几样工具,一般是铁钩子、橙色救生衣和救生圈,救生圈是为意外陷入深水的居民准备的。他穿上雨衣,套上雨鞋,拿上工具便能出发。


到现场时,北京市公安局东城交通支队的工作人员在小区门口的斜坡处拉起一根粗绳索,连接排水口,起到雨水引流的效果。


夕照寺铁路桥这段路不到百米,雨下起来,张道平顺着三个桥洞的道路从东到西,再从西到东,整个下午雨下一阵儿,停一阵儿,路面的雨水能顺畅流入两侧的排水口。


不时有外卖员带着一身水汽,停在桥洞里躲一会儿雨,张道平会提醒一句,“雨又要下大了,留心水坑,别长时间滞留在桥洞和地势低处哈,赶紧找个安全的地方躲雨。”


雨停的间歇,他刷开手机,家人也发来微信,“注意安全,小心着点”。家人习惯了他夜里上班,常叮嘱他,他很少和家人说在雨中执勤的事,只报个平安,“放心,我安全着”。微信工作群里不时弹出消息,“下一场暴雨将在半小时后”“准备好等晚上7点的大暴雨”。


到傍晚时分,大雨倾盆而下,顺着桥沿形成了一道水帘。30岁的外卖员邓杰(化名)冒雨骑车到桥下,头盔面罩满是水珠,不停往下滴,他也是河北人,一抹头盔的水,继续刷着包在防水袋里订单,准备等雨小点再接单。


“没办法休息躲雨,得赚钱养家,今天还好风不大。”邓杰笑了笑回道,他说起三年前刚做骑手时,风雨无阻送外卖,遇到恶劣天气,配送费涨个几块钱,想赶时间多跑几单,雨中看不清路,躲车躲人,车滑出去就刹不住,常磕破胳膊、膝盖,擦点红花油又继续跑。


他今天已经接了44单,比平时稍多一些,“订单数量差不多,但看雨太大,接单的骑手少了。”他收到站长发来的好几条信息,“一定要注意安全,订单超时都免责,安全第一。”


夕照寺铁路桥洞内侧的防洪标尺。


张道平取下淋湿的眼镜,在雨衣下的工作服擦了擦,工作服被汗湿透了,他神情严肃,说起老师傅们告诫他多次的话,“以前遇上大暴雨天气,桥下低洼处最易积水,水涨得很快,没过电瓶车和小车,没过人的情况都有过,意外事故容易发生,所以一定不能长时间滞留。”


 张道平戴好雨衣帽子,拿起铁钩子,又冲进雨里,夕照寺铁路桥中间桥洞的路段坡度最陡,他走到北侧的交叉路口,两条路面和一侧小区的水流直往桥心去,经由六道侧向的横截沟,分流至两侧的排水口。他蹲下身清理雨水箅子上的枝叶,水流没过脚踝,用钩子打开箅子,雨水流速加快,他站在一旁,守着指挥偶尔经过的车辆和行人。


他在雨水中冲了一下沾满淤泥的手,往桥洞下走,桥下还是干燥的路面。“往年暴雨最易积水的桥洞,今年都几乎没雨水流进来,只要排水口没堵住,雨下得大一点不可怕。”张道平说。


尽管如此,这个荧光橙色的身影仍然在暴雨里来回绕着桥洞走动巡查,去下一排雨水箅子,不时躬身清理排水口的淤泥和落叶,再守在一旁,观察水流是否顺畅。


一辆小车经过时停在路口,张道平做了个往前开的手势,司机摇下车窗,喊了句“谢谢,辛苦了”。他笑了笑说,“每当这个时候,觉得这份工作挺值得的。”


也有路过桥洞的行人躲一会儿雨,喊他,“没积水,挺好的,您歇一会儿。”他用手抹去眼镜上的水珠,在雨中回,“没事,等雨小了就能歇,我得把工作做好,要守好这座桥,出了事故可是大责任。”


新京报记者 肖薇薇 编辑 陈晓舒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