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五条人乐队:音乐不是我们的梦想,是我们的生活。新京报“剥洋葱”出品    


2020年7月,五条人乐队在一档综艺节目上“火”出圈,因为谈吐幽默,他们登上热搜第一,也因为临场换歌被淘汰而引发争议。成立十二年,这支来自广东汕尾海丰县的乐队开始变得忙碌,频繁接受采访。参加节目前,五条人表示是为了名和利,他们称目前“名是得到了,利还要再等等”。



五条人回应换歌争议:参加节目是为了名和利,也为了更多人听到我们的歌。新京报“剥洋葱”出品 


然而在大众看来,临时换歌并不是一个稳妥的选择,甚至与追名逐利有些背道而驰。五条人也因此在第一轮被淘汰。幸运的是,第一轮比赛结束后,他们被“复活”。而在刚刚播出的改编赛中,他们又一次止步20强。


乐队成立前,出生于1980年代的主唱仁科和茂涛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童年生活在农村,少年时期随家人来到县城。仁科曾在一家贝雕厂打工,身边大多是留守家乡打工的青年,因为不想成为“那样的人”,仁科在升职时选择离开县城前往广州。



五条人谈“小镇青年”:仁科曾在贝雕厂打工,为音乐放弃升职。新京报“剥洋葱”出品


“音乐不是我的梦想,是我的生活。”他和茂涛因为音乐爱好聚到一起,一边摆地摊一边玩音乐,2008年,一次机缘巧合下,两人组成了五条人乐队。


从发行第一张专辑开始,五条人就聚焦于社会边缘的人和事,有人认为他们创作是为了表达人文关怀,但仁科表示他们就生活在底层,写歌同时也是在写自己。“这经历影响到你的思维,你总是从过去的生活里面推到现在,它确实影响了创作”。



五条人:除了文艺青年,农民工也是我们的听众。新京报“剥洋葱”出品


海丰是他们成长的起点,也是五条人最深刻的印记。“立足世界,放眼海丰”的标语曾被他们印在首张专辑《县城记》的封面上,他们尝试用海丰话、粤语、普通话,甚至是英文来唱歌,因为他们不想做一支小众的方言乐队,不同的语言也不是音乐表达的障碍。


尽管在8月15日晚播出的改编赛中被淘汰,五条人改编版的《Last Dance》依然在网上被广泛讨论。人们的关注点似乎终于从他们的幽默转移到了音乐本身。对这一点,五条人表现出了一种洒脱:“一部分人可能会通过这个窗口,再去了解我们的音乐,我觉得这样很好。但是有一些人,他只是停留在幽默,这个讲话的幽默,然后没再去听歌,也没关系。因为这就是生活,他们开心,我也很开心。”


关于五条人的更多故事,请看完整视频。


编导 新京报记者 沈彤 周小琪

主持人 陈晓舒

剪辑 新京报记者沈彤 实习生丁一帆

实习生 裘星 李雨凝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