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陈琳)北京市日前发布“新消费”22条,提出将持续优化便民商业体系,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六化”(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新京报记者近日走访部分社区了解到,一些社区利用退腾空间、地下空间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将社区维修、家政服务、活动中心等业态集合起来,为居民打造智慧型的社区第三空间。据悉,今年将建设提升1000个左右基本便民商业网点。

 

“社帮帮”集合20多个社区服务业态,还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共享空间。摄影/新京报记者 陈琳


通州梨园

社区服务中心设有“网红直播间”

 

8月15日,记者在通州梨园淘宝城地下一层的“社帮帮”服务中心看到,这个3000多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整合了20余种社区功能性服务,除了有家政服务、社区维修、老年餐桌、便民洗车、便民理发、老年活动中心等常规服务项目,还有智能仓储、社区工坊、网红直播间、共享办公、共享书吧等新业态。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房租、人工费用的飞涨,一些小的便民业态生存困难,比如修鞋、剪裁、配钥匙、修手表、打字复印等,很多社区已经找不到这些小店了。而“社帮帮”社区服务中心在业态整合上,为上述小的便民业态,以及布艺、皮具手工缝制、轻残手工艺人等在内的社区匠艺人员,免费提供营业场所。

 

另一方面,社区服务中心还推出了一些新的业态,比如社区仓储,为居民提供收费的储物空间。小仓储屋按立方米计费,最小1.5立方米的空间,一个月收费不到100元;增加了社区康养、社区课堂、老年餐桌等业态;共享中心也是一个创新,这里有共享书吧、共享办公、共享咖啡、网红直播间等业态,为居民打造一个社区的第三空间。

 

据“社帮帮”服务中心负责人梁吉良介绍,这个服务中心在通州梨园已经试营业3个月了,以家庭办卡模式,服务周边3公里、两万个家庭会员。“一个家庭三代人,年卡是299元。”梁吉良说,像共享中心、网红直播间等服务中心提供的场地、活动和儿童项目会员免费使用,一些收费服务项目可以享受会员价。比如,65岁以上老人,理发只需1元。家住梨园社区的居民王大爷经常到社区服务中心“遛孙子”,“这里服务内容挺多的,带着小孙子可以来这里看书、玩玩具、打乒乓球,现在就盼着老年餐厅早点开,以后吃饭问题也解决了。”

 

而“社帮帮”的“智慧”服务,体现在启用大数据包括线上小程序,真正实现社区服务半径一公里的线上和线下接驳,像洗车服务可以提供专时预约,缓解居民排队洗车浪费时间的痛点。

 

“智能方”除了提供仓储空间,还有社区便民中心、共享空间等设施,“共享快递柜”免费供会员使用。摄影/新京报记者 陈琳


西城区槐柏树街

“智能方”提供仓储空间,还有便民服务

 

家里东西太多,扔了可惜,不扔没地儿放。是不是你也有这样的烦恼?西城区广内街道槐柏树街11号相来家园,利用整治腾退出来的地下空间,改造了一处“智能方”便民仓,供居民租赁使用,有效解决和拓展老旧小区住户家中普遍反映存储空间不够的“老大难”问题。

 

“我们提供的智能仓储服务,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价格面向社区居民。仓储最小1.5立方米,每月100元左右;最小的0.6立方米的社区快递柜,会员免费。”“智能方”便民仓负责人说,这里多数都是10立方米左右的家庭仓,还有超过30立方米的大型仓。居民可以把各种闲置的家具杂物、换季衣物、闲置书籍、文档设备寄存到尺寸规整的小仓库中,为了实现空间最大化利用,“智能方”还免费提供相应货架。

 

记者上周在这里看到,除了提供仓储空间,“智能方”还有社区便利店、便民理发、共享健身、智慧书吧、社区儿童文化中心等便民服务。“我们的社区服务,包括四大板块,便民中心、邻里中心、学习中心和交流中心,超过20项生活服务,90%的基本生活需求不出社区实现一站式解决。”上述负责人说。

 

居民郑阿姨,就是这里的一位“铁粉”。自从社区里来了“智能方”后,每天读书、下棋、健身、做手工,郑阿姨和老伙伴们在这里“玩”得不亦乐乎。“有时候社区开协调会,我们也会约在这里,共议社区发展。”

 

丰台区方庄

地下腾退空间改建仓储和便民中心

 

丰台区方庄地区将腾退的地下空间,改建成了便民仓储屋和社区便民中心。芳城园三区15号楼地下一层,原本是一家公司的员工宿舍,方庄地区办事处、物业、城管联手对该处地下空间进行了清退整治,引入第三方公司,将其改造成仓储屋,供居民存放闲置物品,居民自愿租用。


记者顺着台阶下到地下一层,原本阴暗潮湿的地下室,用防火材料隔成了一个个小单间。入口处有大铁门,居民可以刷门禁卡,也可以刷脸进入。一排排的仓储屋最小的1.1平方米,最大的六七平方米,每间仓储屋都有独立门号和独立门锁。仓储屋负责人张先生说,仓储屋的租金为每天每平方米2.5元至3元,三个月起租,建成后40天就全部租出去了。

 

地下空间建仓储屋,消防安全设施必不可少。走廊的墙面上每隔2米放置着一个消防手抛球,每间仓储屋上方还有一个温感消防球,地面安装了导水槽和水位报警线。“仓储屋配备了高清视频监控系统,24小时专人巡视。一旦发生火灾或跑水情况,报警信息会直接传到监控室,工作人员会及时处理。”仓储屋负责人张先生说,居民想要来储存东西,要在进门前经过手持式液体检测仪和便携爆炸物探测仪两道安全检测。

 

芳城园一区14号楼的普通地下室原先是群租房,腾退之后建起了365生活管家,总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地下空间里,有便民菜店、地方特色产品体验、便民理发、家政维修等项目,服务范围辐射周边三个社区共计5000余户居民。“生活管家平台在建设过程中,通过留言簿、微信群、现场随机调研等形式,进行了调研。”365生活管理平台负责人王艳秋说,平台根据居民的需求,在设计服务项目时认真加以考虑。

 

除了便利店、缝纫洗染、美容美发、末端配送、便民菜站、家政等基础便民服务功能之外,结合社区公益性服务,365生活管家还开办了读书会、摄影小组、合唱队、京剧队、手工小课堂、微信课堂等,成立了“方庄俏夕阳艺术团”;组织跳蚤市场、建立爱心书屋、微型影院等,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智能方”提供的便民仓,为收费的仓储空间,多数是10立方米左右的家庭仓。摄影/新京报记者 陈琳


北京今年建设提升千个便民服务中心

 

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了解到,2015年以来,北京市持续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行动计划,生活性服务业“六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将持续抓好此项工作,2020年实现8项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社区覆盖率98%左右。

 

此外,今年将建设提升1000个左右基本便民商业网点,新增10条左右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和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探索具备条件的企业以厢式智能便利设施、蔬菜直通车等方式在特定时段、指定区域销售。截至6月底,全市共建设提升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区超市)、早餐等基本便民商业网点645个,完成全年任务的64.5%。

 

专家:社区商业鼓励“融合发展”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表示,未来商业的核心一定要回归社区,传统的商业街边店、水果店或其他的社区小店单一模式,不仅生存越来越困难,也满足不了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社区商业需要逐步转向集约化、智能化、人性化为一体的叠加服务模式。

 

洪涛说,社区商业鼓励“融合发展”,“融合发展”既有业态上的融合,也有线上线下的融合。类似“社帮帮”“智能方”等这种聚集社区生活服务业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多种业态还具有较强的科技含量;能为消费者提供贴心的服务;在数字化转型的社区生活服务业中还可以进行复制。“‘社帮帮’这种业态模式创新实际上是建立了一个生活服务业的生态圈。”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