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揭明玥)《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已逾两月,这是自2017年北京全面启动“礼让斑马线”专项行动后,为促进市民形成文明好习惯的又一重要举措。条例中,有不少条规与“礼让斑马线”中倡导的文明行为相呼应。如市民需按照道路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驾驶机动车行经斑马线需礼让行人等。


如今,斑马线上,行人和车辆是否“守礼”?近日,新京报记者来到北京多个繁忙路口,进行了现场探访。


探访 1

朝阳区机场辅路和大山子路口

不规则的五岔口行人车辆都规矩了许多


“人生五大过不去:生老病死大山子”,演员徐峥曾爆出的这句“金句”,将大家对大山子一带交通状况的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大山子路口一度成为“网红路口”,网友们更是戏谑称“走这条路需自备干粮”。


8月14日,朝阳区首都机场辅路路口,文明引导员在绿灯亮起时用规范的手势引导骑行者通过。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宁


14日上午7时半,记者来到这条被吐槽无数的路口。该路口为不规则的五岔口,其中一条路为首都机场高速的出口,酒仙桥路、酒仙桥北路及首都机场辅路几条岔路周边,则分布着798园区、电子城、诸多大型上市公司和多所学校。


记者看到,正值上班高峰,每个路口的人流量和车流量都多得难以估算。但在公共文明引导员的引导下,行人和车辆基本都能按照交通信号灯通行。红灯时,非机动车主大多会自觉地在斑马线外等候;机动车拐弯时,也多会主动降速避让行人。


●高峰时段遇拥堵相互礼让还有“空间”


在维护交通安全秩序方面,《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规定,在拥堵缓行路段,应互相礼让、有序通行。


14日上午8时许,在酒仙桥路与机场出口道路交叉口附近,记者现场看到,一名骑电动车的女子和另一名骑自行车的女子撞到一起,骑自行车的女子被带倒后,膝盖和手掌不停流血。原来,两人同往酒仙桥北路方向骑行,眼看路口信号灯变绿了,彼此都急着赶路,没注意到两车的车把缠到了一起,才引发事故。


酒仙桥街道公共文明引导员中队队长陈强介绍,类似的小事故,早晚高峰时段,发生得并不少,多是因为赶时间、相互抢行所致。“这里的路口,人流呈潮汐式流动,道路宽度有限,行人和车辆只有相互礼让,才能实现安全地通行。”


记者在各个路口也观察到,在绿灯即将变红的最后数秒,确有部分行人和车辆抢行。


探访 2

昌平区政府街和鼓楼南街路口

柔性引导“连环击”过马路违规行为提前治


“现在是红灯,请大家在斑马线外稍等”“快红灯了,过不去了,别着急”“您好,那位穿黑衣服的师傅,您退后一点等,在路中间多危险啊”“小宝贝牵牢妈妈的手,过马路别撒手啊,真乖”……


昌平区政府街路口,文明引导员示意骑车人在斑马线后等候。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宁


14日下午5时许,在昌平区政府街和鼓楼南街路口,半个小时里,公共文明引导员张艳清就一直没停下过各种温馨提醒。她说,随身携带的1.3L的大水壶,值勤的2个小时,有时都不够喝。


据介绍,该十字路口的3个方向均设有公交站台,且靠近地铁口、汽车站,附近又有批发市场、大型商超,双向车道数也是该区最多,加之毗邻十三陵景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也颇多,当之无愧为昌平区最繁忙的路口。记者看到,在张艳清和同事们的柔性引导“连环击”下,许多违规行为都被提前阻止。绝大部分行人和车辆都能习惯性地遵守交通规则。


●少数电动车主太任性不仅骑行斑马线还逆行


在《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中,驾驶非机动车不按照交通信号通行,不在非机动车道行驶,逆行,乱穿马路,被列为交通出行方面重点治理的不文明行为之一。


从下午5时20分至5时50分,记者在路口观察发现,大部分非机动车主过马路时,均是直接骑行通过斑马线,不过绝大多数都会靠右骑行。其中,也有极少数电动车主不仅在斑马线上骑行,甚至逆行向着迎面而来的人群直接骑过去,行人纷纷避让。


昌平区城北街道公共文明引导员中队队长王建华告诉记者,“礼让斑马线”还未推行时,斑马线上,车辆和行人抢行很严重;3年多过去,绝大部分市民的文明习惯都有所进步,但依旧会遇到一些不听劝的。其中,三轮电动车是最喜欢逆行的。


【声音】


●所有市民都应看一次交通事故警示展


在大山子路口服务3年多的公共文明引导员王玉文介绍,他们的值勤方式不是站在马路牙子上,而是红灯亮时,两人走到马路中间,一边言语提醒一边用手上的小旗子拼起一条虚拟的线,避免行人或非机动车乱闯。待绿灯亮起,他们又走回路边。这是他们3年来摸索出的最有效的引导方法。“我们曾经计算过,就这么10多米的距离,高峰2个小时里,一名引导员能走近万步。”


王玉文回忆,虽然值勤很辛苦,但也发生了很多暖心事。疫情期间,大家约半年没上路值勤。上个月到岗后,不少附近上班的市民都特意给他们送酸梅汤、水果等。每次听到他们说“大姐,你们可上班了,你们在,我们才觉得安心。”感觉再累也值得。


王玉文说,对大部分违规者,柔性引导效果最好;但对屡教不改者,应由相关部门进行处罚。“其实惩罚不是目的,让行人和机动车真正形成文明习惯最重要。”她认为所有市民都应看一次交通事故警示展,从心底形成安全意识。


昌平区公共文明引导员张艳清也时常收到陌生路人的致谢,她同样认为,让对方形成文明习惯,有时可能比惩罚等措施更行之有效。


【大众打分】


打分人:刘女士 分数:100分


“满分送给路口这抹柠檬黄”


记者在以上两个探访点随机采访了10多名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请他们给北京斑马线上的“守礼”状况打分,统计得出平均分约85分。


新疆来京务工的李先生说,他来昌平半年多了,感觉大部分行人和车辆都比较遵守交通规则,他认为这和文明引导员的引导和宣传有很大关系。“我们老家没有这样的引导员,在一些繁忙的路口,难免不守规则。”


朝阳区酒仙桥一家上市公司的刘女士说,大山子路口路况很复杂,但只要有公共文明引导员在,秩序就会有很大不同。“早晚高峰他们都站在马路上,守望着这座城市,这个满分,我想送给这抹最亮的柠檬黄。”


新京报记者 揭明玥


编辑 刘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