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从上至下分别对应了电影《消失的爱人》《七宗罪》《社交网络》《龙纹身的女孩》。


提到大卫·芬奇,有的人会把他和大卫·林奇混淆,但其实后者比他年长不少,并且两人作品风格迥然不同。大卫·芬奇不像大卫·林奇那样从绘画转到电影,他从小就想拍电影。为了实现理想,他先是从事影视幕后工作,后来又从拍摄广告和MV做起,这些经历都为他之后的风格塑造夯实了基础。


年轻的导演第一次执导长片就遭遇滑铁卢,《异形3》因为丧失了最终剪辑权,所以整部电影背离了导演的设想。三年后,他用《七宗罪》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图中带血的衬衫代表《七宗罪》中的连环杀人犯自首时穿的那件衣服)。此后,他又用《心理游戏》《搏击俱乐部》《十二宫》等影片不断树立自己的风格——画面精致、推理缜密。


由于导演的“变态”,他会不断地把一个镜头反复拍,直到满意为止。“《社交网络》平均每一个镜头拍摄25次左右。有一次他们拍了7分钟就欢呼了,而我却说,还差得远了。”在这样的“压榨”下,演员不是念台词,而是让台词自然流出,从而成就了流畅的作品。(图三的F代表《社交网络》里的Facebook)


导演李安在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大师班上针对小说改编曾说:“可以忠于小说去拍一部烂片,也可以毁掉一部小说拍一部好片。”放到大卫·芬奇身上也适用,影片由于篇幅较短无法面面俱到,芬奇就选取了他最擅长的悬疑部分,成功地拍摄了《龙纹身的女孩》和《消失的爱人》,前者把关注点更多放在探案的过程节奏紧凑;后者则用冲击性的画面给观众带来了精神上的震撼。


好的电影就是让你能一下子回想起画面和元素,大卫·芬奇做到了。


撰文 吴龙珍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