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倪伟)疫情让不少行业面临突如其来的困境,而文化产业聚集着大量抗风险能力不强的中小企业,而且很多都依赖于线下活动,挑战尤其突出,复工复产困难重重。


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张斌接受新京报专访时表示,疫情或将推动文化产业转型,文化企业需要加快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在新的数字化商业生态中,将数字化视为战略与核心动力。


电影行业回暖速度超出预期


新京报:今年疫情对一些文化企业冲击较大,例如旅游、电影等行业。帮助文化企业走出困境,政府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张斌:疫情发生以来,文化企业受到很大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及时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减轻疫情给文化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例如,实施减费稳岗政策,对受疫情影响的困难文化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实施房租减免政策、税费减免政策等;加大文化产业政策扶持力度,激发文化市场消费潜力,刺激文化消费复苏。大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大力发展假日旅游等;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服务。


另外,政府也在努力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加快基于5G等新技术的文化产业发展,发展基于5G、超高清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文化产品和服务,以提高“科技含量”培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新动能。


新京报:经营受影响的文化企业自身需要做出哪些努力和改变?


张斌:文化企业在疫情中顶住压力,走出困境,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本质上还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实际特点,做出一系列努力,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虚拟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已在不同领域广泛应用。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复工复产全面推进,一些文化企业需要加快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在新的数字化商业生态中,将数字化视为一项战略与核心动力,重塑业务流程、商业模式和组织形态。


如果能把数字技术成果应用到文化领域,最大程度地提供满足人性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将促成文化产品的颠覆性改变和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脱胎换骨。相信文化企业一定可以渡过难关,有更好的突破和发展。


新京报:最近电影市场慢慢复苏,你对今年电影产业发展有什么预期?


张斌:自影院正式复工以来,每周票房稳步增长,全国电影市场呈现出积极态势。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显示,8月票房达33.9亿元,超过今年1月所取得的22.4亿元。至此,2020年全年票房已突破58亿元。


随着大众的观影需求不断扩大,2020年上半年积压的优质电影也将密集上映,相信电影产业的发展也会逐渐回暖,中国电影产业将在健康、活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一些文化产业没有文化”

 

新京报: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有什么特殊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和推动需要什么特殊思维?


张斌: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其核心是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具有文化和产业的双重特性。相较于其他产业而言,无论是内涵、产品、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受众、效果等方面,文化产业都具有其特殊性。


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和推动,需要立足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在推动文化产业内容建设,加大优质精神产品输出,满足大众精神文化追求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凸显文化产业特有的传道、授业、解惑功能,以帮助文化产业受众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新京报:各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什么不足,需要如何弥补?


张斌: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其资本积累远未达到能与国外强大的文化产业相抗衡的能力,竞争能力相对较弱。


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地方缺乏对产业发展细致调研和理性分析,出现了文化产业的“泛化”理解和“泛文化”发展。同时,一些文化产业忽视了其核心竞争力,使得一些文化产业没有文化。


各地文化产业需要从自身特性与实际情况出发,加大合理投资。对各地产业发展要进行充分调研,生产具有文化自觉的文化产品,突出文化内涵,以推动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新京报:近年来哪些文化领域发展势头良好,有什么经验可以推广?


张斌: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升级。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已经开启,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以此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疫情后搭建服贸会平台将帮助企业恢复信心

 

新京报:今年北京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时举办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对文化产业发展有什么作用?你期待产生什么成果?


张斌:服务贸易交易会是服务广大公众、文化交流和贸易交往的平台,疫情之后平台的搭建对于帮助企业恢复信心、寻找商机具有重要意义。服务贸易交易会的举办有利于向大众呈现更多优质的产品,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创造更为立体多元的贸易合作。


我期待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取得圆满成功,以推动贸易畅通、文化交流,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新京报记者 倪伟

编辑 白爽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