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张羽)位于浙江省缙云县大洋镇木栗村的教学点被正式撤并2个月后,53岁的乡村教师周曰忠和教学点当时仅有的两名学生王旭康、王蕾蕾,在距离教学点20公里外的大洋学校再次相遇。

 

“感觉像个学校了”

 

9月1日,大洋学校正式开学,53岁的周曰忠起了个大早,整理好衣服和开学资料后早早开始了自己的工作。来到办公室整理桌面、到学校门口迎接学生,这学期,是他重回大洋学校的第一个学期。距离上次他在这里教书,已经过去了2年时间。

 

大洋学校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东南部的大洋镇,是该乡镇的中心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共有学生1200多人。一下子面对这么多学生,周曰忠觉得以前教学的时光似乎又回来了。


王蕾蕾(二排右四)和王旭康(二排左四)和新同学合影留念。朱礼平 李晓军 摄   

 

2018年,根据教学安排,周曰忠被派往大洋学校在木栗村设置的乡村教学点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那一年,是他来到大洋学校的第三年,在学校里担任初中语文教师。从乡镇中心学校到乡村教学点,周曰忠的学生从一个班的40多人,变成了一个班不到10人。当时,整个木栗教学点的学生人数才不过18人。

 

等到2020年上半学期,学校里只剩下他和两个二年级学生王蕾蕾和王旭康。木栗教学点成了只有三个人的学校。空荡荡的校园和操场,安静的教室,周曰忠面对着两名学生还是坚持上好每一节课。


三人在木栗教学点合影。受访者供图

 

最终,出于运营成本的考虑,木栗教学点在获教育局批准后,从2020年下半学年开始正式撤并停运。两名学生转至大洋学校就读三年级,周曰忠也被调回学校继续工作。

 

“现在轻松了许多,一周只有六节课。”周曰忠告诉记者。回到大洋学校后,周曰忠负责一年级其中一个班的科学和体育课。其他多数时间里,他主要负责学校打印室和仓库相关的一些后勤工作。

 

开阔的操场,楼宇间学生嬉闹的声音以及随时能见到的教师、工作人员,周曰忠告诉记者,“现在感觉自己是在学校里了”。

 

常挂嘴边的还是好好学习

 

新的学期,王蕾蕾和王旭康的同学不再只有彼此。无论是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他们都有了更多的同伴,生活也变得更热闹了。周曰忠告诉记者,开学一周,两名学生适应新生活很快,自己的担心也显得有些多余。


课堂上王蕾蕾在回答问题。朱礼平 李晓军 摄  

 

据周曰忠介绍,在大洋学校,从5年级开始学生才能住校。目前,王旭康的妈妈已经陪同他来到大洋镇上租房陪读。而王蕾蕾由于家庭困难,加上家长行动不方便,学校给她办理了住宿,“和她一个宿舍的也有曾经从木栗学校走出去的高年级学生,可以带着她,熟悉校园生活。”

 

虽然换了学校,但三个人之间还是保持着联系。开学第一天,周曰忠还跟穿着校服的王旭康、王蕾蕾在学校门前合了影。类似的照片,他们在离开木栗教学点时也拍摄过。才过了一个暑假,周曰忠觉得似乎两个孩子已经长高了些。


周曰忠和两个学生在大洋学校留影。朱礼平 李晓军 摄 


虽然不再担任他们的老师,但只要有时间,周曰忠也会去看看两个孩子。询问校园生活、询问上课情况。当然,最常说的还是那句“要好好学习,得抓紧时间。”

 

周曰忠觉得,对两个孩子来说,这样的校园有利于成长,从这学期开始,他们才算是正式上了学。

 

“或许是退休前的最后一站”

 

与木栗教学点相比,大洋学校离周曰忠的家近了不少,但仍有40公里。大多数时间,他更愿意选择电动车,只有在天气不好时,才选择坐公交前往镇上, “同样是一个半小时,电动车更加自由一点,不用走走停停。”


曾经的木栗教学点。受访者供图

 

周曰忠目前的工作安排并不多,一周六节课,比起之前要轻松不少,只有周末才需要回家往返。今年,他已经53岁了,距离退休还有7年左右的时间。在经历了超过30年的乡村教师生涯后,大洋学校或许会成为他教师生涯的最后一站。

 

周曰忠是丽水市缙云县本地人。1986年参加工作时,他被分配到丽水市景宁县一所乡镇学校教书。学校距离他的家乡超过150公里。在景宁县,他一待就是14年。直到2000年,他才回到缙云县担任教师。算上如今的大洋学校,他已经先后在县内四个乡镇的学校有过教学经历。

 

“那时候年轻,就想着多在不同学校去学习、体验一下,丰富一下自己的见识、教学经验,2000年的时候因为家庭回到了缙云。”周曰忠告诉记者。

 

今年,周曰忠担任的是一年级体育和科学课老师,平时没课时还要负责一些后勤类的工作。从教学任务上来说,“自己算是‘退居二线’了”。

 

“回来之后,以前一起的老师很多也都不在了,因为大洋学校这边年轻的教师很多,每年都有新入职的老师,在这里教书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锻炼,我们年纪大了,还能发挥一些余热。”

 

新京报记者 张羽

编辑 唐峥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