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在这个日子里,有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值得我们投以关切和尊敬的目光,他们就是乡村教师。

   

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说,“教育是未来之准备”,对我们这个正处在发展中的国家来说,教育也是摆脱落后、追赶文明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在过去数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中,人才、资源大规模向城市流动,乡村教育曾面临重重困境,教育资源不足、人才流失,一个老师、一个学生就是一座学校的现象,在不少地方都曾经出现过。新京报记者在过去的采访中也发现,几乎绝大部分乡村学校中,都存在教师紧缺的现象,尤其是乡村小学,情况更为严重。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乡村常住人口还有5.6亿,占全部人口14亿的40%,但乡村教师只有290万,只占全国1732万专任教师的16.7%。

 

但正是这290万乡村教师,为乡村、为所有乡村的孩子们,守住了一份可期待的未来。

 

幸好,随着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大批年轻人奔赴乡野,不断充实着乡村教师的力量。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6年特岗计划实施至今,招聘了大量乡村教师。目前,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已占全部乡村教师的58.3%,成为乡村教育的中坚力量。

 

年轻人大量投入乡村教育的行列,改变的不仅仅是教育人才的结构,他们具有更好的受教育水平,也见过更广阔的世界,因此,他们的加入,也让乡村教育更快地跟上现代化的脚步,让乡村里的孩子们,更早地了解这个世界的精彩纷呈。

   

值此又一个教师节,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乡村教师,讲述他们的故事。这其中除了坚守讲台数十年的老教师,更多的是90后年轻人,这些“后浪”们大学毕业后,离开城市,远赴偏远的乡村,有的人回到了自己小时候上学的母校,和当年的启蒙老师成了同事;也有人走进大山里,因为她觉得“大城市优秀的老师很多,但山里的孩子们需要我”……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在这个格外重要的节点上,无数乡村教师,正在用他们的青春和智慧,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点亮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

 

烛光坚守,点亮乡村。每一个乡村教师,都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不应该在教师节这天才被人们想起,因为他们守护着、开拓着孩子们的未来,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成为被社会尊敬的人。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