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提出六种严禁的行为: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严禁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严禁违规占用耕地挖湖造景、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扩大自然保护地、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严禁违法违规批地用地。《通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监督管理,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行为,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这些问题都有法理要求,此次国办发文,更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解决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守住耕地这个根基。今年以来随着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粮食安全越来越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土之不存,粮之焉附?粮食安全,首先要土地安全,土地安全,必须要有量的保障。

 

作为农耕文明的大国,历史上的朝代更迭多以土地之争为由,历代帝王也将土地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明永乐十八年建社稷坛,遂成为明清帝王祭祀太社(土地神)、太稷(五谷神)的礼制建筑。放长历史纵深,亦可发现,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我们的耕地越来越不安全了,一是圈占严重,耕地减少;二是土地污染、地力衰减。

 

近年来,建设用地的需求逐年增大,各种违规占用耕地的现象越发突出。虽然国家有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许多地方巧立名目、打擦边球、张冠李戴。城乡绿化、湿地修复、河湖治理、花田建设、自然保护……更不用说以前的开发区、休闲农庄随意建设,这些名目繁多的用地项目,其实大多是在随意扩大土地使用范围,使得耕地“非农化”现象凸显。

 

特别是今年以来,仍然有地方通过种种操作规避耕地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近日报道,河南某养猪企业今年计划在当地13个县建设84个养猪场,其中55个养猪场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接近1.5万亩。项目因为体量巨大、占用耕地面积巨大,引发争议,被媒体曝光后被当地迅速叫停。河南省南阳市委、市政府回应称:立即组成专题调查组进行全面调查,停建相关项目,查清事实后,调查组将依据现行政策对存在问题进行处理。

 

日前,湖北省纪委监委通报了4起党员干部涉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典型案例: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大联络处办公室原主任徐红梅违规违法占用耕地建房;武汉市江夏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原主任贺国华滥用职权,干预违法建厂房查处工作,造成大量耕地严重毁坏;鹤峰县原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执法监察大队大队长漆绍摁履职不力,对违规违法占地建房行为长时间不管不查;荆州市沙市区观音垱镇控违和城管办公室主任刘敏对农村乱占耕地违规违法建房行为监管不力。这4起案例中,有的是国家公职人员强占多占耕地违规建房;有的是滥用职权,干预破坏耕地保护红线政策违法犯罪;有的是职能部门和国家公职人员对违规违法占用耕地建房问题监管不力、失管失察。

 

另外,在多年的耕地保护实践中,强调对规模数量的控制是基本国策,但是在基层,耕地质量问题却有意无意地遭到忽视。过度垦殖、占优补劣、滥用化学肥料、工业排污等行为正在或明或暗地损坏着耕地,使原本就捉襟见肘的耕地资源保护政策效能大打折扣。相关报道和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全国耕地面积10%以上受到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农药残留严重超标。有农民说“不施化肥不长,不打农药不收。”而长期使用化肥农药的后果,有点类似于“饮鸩止渴”,会使土地地力衰减。值得欣慰的是,早在2016年,我国农业改革将以往的“三项补贴”变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重点支持耕地地力的保护。同时,国家应尽快出台土地防治污染和保护耕地质量的相关法律,加大对土壤污染修复资金的投入,严查、严惩工业排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中要把好关,不能让一些人以改革之名行占用耕地之实”,并多次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国办的《通知》恰好是总书记指示的具体落点,尤其是针对当前比较突出且棘手的耕地“非农化”现象,六条禁令,指向明确、细则清晰,针对性和操作性强。接下来,各级政府要做的就是抓好落实、严格监管、多方协同,在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关系的同时,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彻底破解耕地之殇。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