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见习记者杨菲菲)结束漫长的居家学习,有的小学生回到学校不认识老师了;在家锻炼时间少了,有的小学生开学变成了“小胖墩儿”;还有的小学生长时间没跟小朋友接触,初回学校变得不爱说话了……9月17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海淀区中科院附属玉泉小学获悉,玉泉小学设计了全学科的“引桥课程”,从守规矩、养习惯、修学业、丰情感四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们顺利回归校园生活。

 

放慢节奏,设置最长两周的适应期

 

9月17日下午,五百多位三年级的小学生整整齐齐站在玉泉小学本部校区的操场上。他们听着老师的指令,一会儿蹦蹦跳跳,一会儿齐声唱起了校歌,一会儿又喊起了学校的校训“德如玉,智如泉”。


9月17日,玉泉小学学生在校本部参加引桥课程。学校供图。

 

学生们在干吗?玉泉小学校长高峰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是三年级“引桥课程”的一部分。所谓引桥课程其实是给学生们设置的“适应过渡期”——对于一、二年级学生而言,这一过渡期最短需要两周;对于三、四年级学生而言,时间可以缩短至一周半;对于五、六年级学生而言,则需要一周。

 

引桥课程“引”什么?

 

据了解,玉泉小学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校情认真设计了全学科的引桥课程。引桥课程组委会成员之一的石颖告诉新京报记者,学校从守规矩、养习惯、修学业、丰情感四个方面设计了引桥课程。

 

“守规矩和养习惯方面,比如,怎么按课表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如何举手回答问题?”石颖介绍,很多学生在家生活时间太长,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在正式开新课之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在修学业方面,各科并不急于开新课,而是先专注于复习上一学年的课程,了解学情,通过复习提升孩子们学习的信心。在丰情感方面,学校对全体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访谈、观察和问卷,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问询,寻找和发现心理问题,并研发相应的心理疏导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团队辅导和个体指导。

 

引桥课程有效果吗?在三年级学生张恩同看来,学校的设计很好玩,“以前一二年级的时候都没有这些课。现在我觉得在学校上课显然要比在家线上学习有趣多了,在家就自己,在学校可以跟同学们讨论。”

 

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多学科设计引桥课程

 

“这个学年是疫情期间开始的,很多学生从寒假到开学一直在家学习,这样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孩子的体能下降了,上体育课的时候可能只能维持几分钟站姿;比如,孩子的心理情绪都受到了影响,平时只跟大人交流,失去了和同伴交流的机会;比如,长时间离开现场教学的环境,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下降。”谈及为什么要设计引桥课程,高峰表示主要是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让学生身心回归校园生活,回归教育样态,做好新学年的学习准备,再开始新的学习进程。

 

很多人会问,长时间居家学习,很多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为什么开学了还不赶紧“赶进度”?对此,高峰表示,兵法讲究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一定要遵循儿童的成长发展规律,不能一味追求学习成绩,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其实往年也有引桥课程,但是今年有两个特点,一是引桥课程设置的时间比较长,从往年的两三天到今年的一周至两周时间;二是全学科开设引桥课程,不只是语数外三门主科目。”高峰说。

 

五年级体育老师周海龙说,就体育而言,新学年的“引桥课程”中,主要是从简单的基础动作,比如弹跳、奔跑等方面入手,让孩子适应运动,“能户外运动的时候,我们都会上户外课,帮助孩子们慢慢恢复体能。”

 

此外,周海龙建议,学生周末在家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运动来慢慢恢复体能,“跳绳就很好,不挑场地、设备简单,还能锻炼身体的协调性。”


新京报见习记者 杨菲菲 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