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反对党大闹议会 冲到副议长面前一把撕毁法案文件。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被印度总理莫迪极力推进、内阁部长们说得“花好桃好”的印度农业改革,在印度朝野正引发不小的波澜。

 

莫迪踌躇满志

 

其实自去年7月率领印度人民党赢得联邦选举再次执政起,莫迪就通过各种渠道对农业改革举措加以渲染。

 

今年6月,他在联邦议会休会、无法通过法律的情况下,以政府行政命令的方式,提前推动落实了农业改革的某些内容。

 

莫迪农业改革的核心,照他自己的说法,可用四个字概括:“给予自由”。

 

原本印度实行的是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农产品购销模式,联邦政府通过农产品营销委员会选择“官商合办”(“商”包括大地主、大买办商人和大代理商等)的农产品营销中间商,在全国范围内统购统销农产品。后者运作着遍布印度全国的100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这个系统也被称作“曼迪斯体系”。

 

“曼迪斯体系”为协助政府稳定农产品价格,通常会用较低价收购,而政府则赋予它们向超市、菜市场、餐馆、便利店等商业销售网店独家供应农产品的垄断权。

 

作为农民,则无权向“曼迪斯体系”以外的求购者出售自己的农产品(哪怕价格更高),而政府则通过向农民发放大量补贴加以安抚。

 

即便反对莫迪农业改革的人士,也普遍认为这套“曼迪斯体系”实在落后、颟顸、不公平,极大制约了印度农村社区的发展,剥夺了农民的自由。

 

也正是看到这点,莫迪才敢在印度人民党获得又一个任期后,不顾一切地强推农业改革。

 

9月20日,莫迪和印度人民党强推三项农业改革法案中的两项,在印度上院(联邦院)强行诉诸表决并惊险获得通过。

 

为确保法案“稳过”,莫迪不惜打破常规,由隶属统一党派的上院主席、副总统奈杜提议,采用“唱名表决”的公开投票方式,而非传统的票选方式,目的自然是“看住”执政联盟成员,避免选票流失。

 

然而他或许没想到,这项被他的高级内阁部长拉吉纳特·辛格称作“印度农业里程碑一日”的改革立法,居然惹来天大麻烦。

 

▲视频截图。


花开一片狼藉

 

话说表决当天,印度联邦院可谓花开一片狼藉。

 

反对这项改革的议员们高呼口号,不断撕毁相关文件抛洒到天空,联邦院内一时间宛如瑞雪纷飞、蝴蝶翩跹。

 

多位反对派议员径直杀上前去,打算抢走支持改革派演讲议员桌上的麦克风,或至少把电线撤掉,好让他们无法“大放厥词、妖言惑众”。

 

更有一些议员将带有硬皮的议会备忘录抛出一道道抛物线,直击支持派议员的演讲者面门……

 

据目击者称,两派议员的斗智斗勇,导致当天联邦院被迫休会5次,8名反对派上议员被以“行为不端”为由暂时停权。

 

但两项至关重要的农业改革法案仍然获得了通过:《农民产品贸易和商业(促进和便利化)法案》赋予农民“自由在国内任何场所出售其农产品”的权利;《2020农民(强化与保护)价格保证和农场服务协议草案》则赋予农民和各类经营者签订预销售合同,以事先商量好的价格出售尚未收获农产品的权利。

 

由于这两项法案此前已在联邦下院获得通过,只要总统科文德签字,它们就将生效成为正式法令。

 

事实上,农业改革从一开始就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强烈反对。

 

先说农民。

 

连日来,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拉贾斯坦邦、中央邦、北方邦等农业人口大邦,来自农村的抗议者堵塞高速公路,并涌上首府和其他中心城市街头,高呼反对农业改革的口号,并与警察发生冲突。

 

有些愤怒的农民甚至焚烧了印度总理莫迪和农业部长辛格·托马尔的画像,以示抗议。

 

随着农业改革法案在联邦议会的强行闯关,这一冲突大有蔓延之势。

 

再说反对派政客们。

 

包括8名被“停权”者在内,反对派议员自21日起发起了静坐抗议。

 

同日,来自印度18个反对党的代表致信总统科文德,呼吁其不要签署这两项“在最神圣民主殿堂公然扼杀民主”的法案。

 

反对农业改革的声音,不仅仅是来自反对党。

 

多个支持印度人民党内阁的地方联盟党派都明确表示反对,代表旁遮普邦一个地区性联盟党入阁的联邦食品加工部长巴达尔17日愤然辞职,并指责农业改革“是反农民的”,因为“它将破坏现有农产品供销体系,从而削弱农村社区和农业邦的经济基础”。

 

▲视频截图。


他们在反对什么?

 

很多支持农业改革的民粹派网站,对“农民居然纷纷反对农业改革”表示大惑不解。

 

有人指责这些占印度人口六成的农民“不识好歹”;还有人试图用“反对改革的都是冒充农民的‘曼迪斯体系’中间商”来解读这些抗议声音。

 

但更多观察家指出,走上街头的抗议农民,绝大多数是如假包换的基层农民。

 

他们之所以反对改革,是因为他们对“新体系”,或干脆说对印度人民党和联邦政府何以如此着急上火推行这个“新体系”,抱有浓厚的不信任感。

 

有些农民认为,“曼迪斯体系”虽然在价格和统购统销方面很“霸道”,但至少会按照政府规定的“最低支持价格”(MSP)百分百收购这些农产品,给农民一个“保底价”,如果“曼迪斯体系”被挤垮了,私营经销商再有恃无恐露出“市场的獠牙”,农民该如何抵挡?

 

印度人民党的确口头承诺了“‘曼迪斯体系’暂时不变”,但“曼迪斯体系”能够存活,靠的就是市场垄断和政府补贴,一旦市场不再垄断,政府也不再补贴,这个“暂时不变”能维持几年?

 

更让农民们担心的是,不少推动农业改革者公然主张改革的目的就是“减少政府农业补贴的负担”。

 

莫迪政府近年来推行的多项改革都是这个“套路”。果真如此,那农民仅能从改革中获得暂时的、脆弱的“价格及销路自由”,却要付出永久的“丧失保底收购和财政补贴”的代价。

 

这些农民杯葛的背后,是反对派政客们的“循循善诱”。而他们之所以反对,除了和莫迪、印度人民党争夺选票外,“为各自利益集团代言”是更重要的考量。

 

“曼迪斯体系”运作至今几十年,每个环节都附着大量的既得利益集团和利益寻租者,几乎是盘根错节。

 

莫迪和印度人民党力推改革,固然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考量,但重要目的之一,却也是借此重组新的既得利益集团,从而令整个农产品购销体系更契合自己的利益。


▲视频截图。

 

印度农民普遍贫困,但附着在利益网上的这些既得利益者却往往赚得盆满钵满。从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的情况看,今年二季度农业领域是印度各经济领域中唯一获得正增长的——尽管只有区区3.4%。

 

对这些人及其代言者来说,“农业改革之争”攸关切身利害,不争才怪。

 

印度经济学家拉纳德等人认为,联邦政府应该在推动“自由式农业改革”同时,推出配套的补贴政策,以减少改革的抵触情绪和副作用。

 

而印度农业政策专家夏尔马等则指出,世界各国农业社会的共同教训,是一旦完全将农业供销体系置于“大公司化”之下,农民就会从“计划之专制”转到更残酷的“市场之专制”之下,这“宛如将羊送到狼的嘴边”,改革固然需要,但“决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鉴于印度两院构成复杂,莫迪和印度人民党在先后“闯关”后已握主动,农业改革法规“落地”悬念恐怕不大。

 

但考虑到印度行政的低效,以及地方社会的复杂,这些极富争议的改革措施推广效率如何,由此引发的社会后果又怎样,恐怕只能走着瞧。

 

□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陈静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