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邓琦)9月24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展望: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部长级在线圆桌会。中方呼吁各方坚持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以全人类共同利益为出发点,相向而行,主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调动资源。


9月24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展望: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部长级在线圆桌会。图源:生态环境部


此次部长级在线圆桌会聚焦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全球治理开展深入对话和交流,进一步凝聚各方共识,为将于9月30日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助力。


黄润秋在开幕致辞中表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和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等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社会必须携手应对,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


黄润秋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全球环境挑战。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向世界承诺中国将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中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实际行动推动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三大目标,“爱知目标”的中国实践取得积极进展,中国愿积极分享有关做法和经验。同时,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东道国,将全力做好COP15各项筹备工作,积极协助《公约》秘书处加强全球磋商,努力把COP15办成一届圆满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缔约方大会。


黄润秋强调,面对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只有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才能谋求可持续发展。中方呼吁各方坚持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以全人类共同利益为出发点,相向而行,主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调动资源,积极参与“框架”的制定进程,推动全球层面相关问题的妥善解决。


同时,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疫情后绿色复苏,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达成平衡的《公约》三大目标。坚持多边主义,遵循“里约三公约”原则和精神,加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为全球环境治理注入更多积极因素。


9月24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展望: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部长级在线圆桌会。图源:生态环境部


相关新闻:

报告显示1970年以来野生物种群数量平均减少了三分之二


昨日召开的“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展望: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部长级在线圆桌会上,有来自巴西、哥斯达黎加、埃及、欧盟、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等17位部长级代表参加。有与会代表提到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今年9月10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中指出,由于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的全球种群数量平均下降了约三分之二。


报告显示,包括土地用途变化、野生动物利用及贸易等在内的因素加剧了地球应对大流行病的脆弱性,也是导致1970年至2016年全球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平均下降68%的部分原因。


报告跟踪了近21,000个种群中近4,000种脊椎动物在1970年至2016年间的数据。报告还发现在所有生物群系中,淡水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减幅最大——达到84%,相当于自1970年以来每年减少4%。


新京报记者 邓琦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卢茜